难事巧干,还需勤干、苦干。“天下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勤干,就是眼要勤,脑要勤,手要勤,腿要勤。遇到困难不能绕着走,更不能“撂挑子”,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将好的设想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苦干+巧干”,即“精神+方法”,此乃智慧。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十足的“苦干”精神;由堵到疏,这是策略性的转变,体现了“巧干”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讲,普通人一生只使用能力的百分之四。因为你没有干过,所以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做难事,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才华都被磨没了。
平淡最杀灭人的志向。像我们没有起跑线优势的, 想有所作为,必须着力克服平淡。
要敢于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舍弃轻车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节律,敢于把自己逼上墙角。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从习惯和环境营造的惰性中解脱出来。
藏族诗人饶阶巴桑说,成熟的年龄多余的是成熟。我们哪个人内心没有过火花,有几个人能够将它聚成火焰?我们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几十年风雨过去,又有几个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就像诗人艾青写的那个话一样,“当死亡还没有来临,把能量都发挥干净”。
不是说死亡已经来临,我这个人能量特别大,真可惜什么都没发挥出来。不是我们喜好这个,而是要充分激发自身潜力。
我们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使在会于事上,把精力放在多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
(四)立大格局
如果仅仅把学习当作为一个敲门砖,仅仅作为一个晋职、就业的敲门砖,那是不够的,格局还不够。
曾记得周恩来总理有一句励志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是如何确立起这一初心呢?
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不到半岁,又因小叔父周贻淦生病没有子女,按照淮安的风俗,周恩来被过继给小叔父做嗣子,大人们希望通过过继的方法,一是能解决小叔父的传宗接代问题,二是能希望用过继这种当地认为是“冲喜”的方法治好小叔父的痨病。可是不久他的小叔父就去世了。到1907年春天,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因家庭生活的操劳,在35岁时得了肺痨去世。不久养母陈氏也因病去世,10岁的周恩来作为长子就操办起养母的丧事,并用船把养母陈氏的遗体从清江浦运回淮城和小叔父合葬。家庭的变故让幼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比 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10岁时的周恩来已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外祖父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到祖辈时两家到淮阴、淮安当县官,两家相识结为姻亲。祖父50多岁时就去世了,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家庭开始中衰,叔父当师爷,父亲做文书常年在外不回家,入不敷出。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特别是为了生母养母治病,常常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去典当换钱买药。童年生活的艰辛较早地让周恩来体谅到父辈的不易,没钱维持正常生活的艰辛也让他较早地懂得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来之不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在少年周恩来的心里扎下了根。
四位女性的早期教育让他知书明礼。在周恩来的幼年童年生活中,有四位女性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是淮阴县令),为人善良,性格爽朗,美丽端庄,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素养。她生前处事精明干练,排难解纷的能力强,出面调解家族内纠纷时经常带周恩来同去,对幼年周恩来的基本礼仪、人情来往、主持公道、操持家务、做事认真细致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嗣母陈氏,受过教育,知书达礼,喜好安静,较早地对周恩来进行文化启蒙教育,经常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里面的故事,教他认字学文化,还送他到私塾读书,所以从8岁开始周恩来就可以读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周恩来从生母身上学到了爽朗的性格,从养母身上学到了好静的性格。乳母蒋氏,是贫苦农民,周恩来出生后她到周家做周恩来的乳母,一直到周恩来离开淮安去东北都在周家劳作,小时候的周恩来经常跟着蒋妈,看她劳动,蒋妈也教他认识各种农活和植物常识,还带他到老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让年幼的周恩来知道了农事和农民的艰苦生活。还有一位八婶母杨氏,在周恩来生母养母去世之后成了周恩来的实际抚养人,对周恩来的影响也很大,周恩来对八婶母的感情也很深。四位女性对周恩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生活能力、处世经验、人生观的形成,性格的养成到对社会的看法都有很大帮助。
参观关公祠和日俄战争遗址让他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清末抗英名将关天培是淮安人,淮安城内建有关忠节公祠,周恩来少年时经常随养母陈氏到公祠里参观,养母给他讲解关天培抗英为国捐躯的故事,让少年周恩来对民族英雄产生崇敬之情。到东北上学期间,随同学到奉天南郊魏家楼小住,参观日俄战争遗址,听当地老人讲述日俄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饱受的苦难,让他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被侵略、国破家亡的道理。在他幼小心灵里萌生了为中华崛起、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豪情壮志。
到东北上学接受西学教育,思想受到启蒙。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周恩来194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中华民族一代一代走来,就是这样的格局,这就是前人给我们的奠基,我们站在前人肩膀脖子上了。
今天我们肩膀能不能像前人那么硬?后人踩着我们肩膀,会不会说这代人是软肩膀,一踩踩塌了?这是我们今天学习、进步必须具有的格局。
有这样的格局,你才能使自己的能量不像个手电筒那样四面散射,而像激光那样高度聚集,让你真正具有穿透力,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专注。
而今天中国的格局,从改革开放的三千多亿产值人民币,今天到90万亿人民币,国力急剧增长。
从世界大格局中看,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华夏民族远扬四方,成为了各国仿效的优秀民族,世界各国纷纷与中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及外交联系。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华夏子孙并没有任人宰割。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百分之二十六点七,世界第一。到了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占全球比重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四十五。这是我们今天的格局。
但是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再加之,西方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对中国敬而远之。中国虽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却困难重重。
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讲的话非常好,他说,“中美关系要改善有个前提,也不难做到。中国国力江河日下,中美关系一定改善”。挺惨的,挺可怜的,我给你点东西援助援助、改善改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一定麻烦。
除了担心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美国人更加担心什么呢?
《华盛顿邮报》评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2001-2014年,中国新开设1800多所大学,培养了近500万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毕业生,是美国的十倍。
被我们自己广为垢病的大学扩招,现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美国最担心这个。
从反面证明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然包含中华文化的复兴,包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格局。
(五)成明白人
要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成为坚守纪律底线、树立风清气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明白人。
要真学牢记,认识上再深化,做党纪党规的带头明白者。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必须把学习党纪党规作为第一要求,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学习,真正做到学得深、悟得透、记得牢,熟悉和掌握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准确把握规矩执行的各种要求和标准,切实让规矩了然于胸,让纪律入脑入心,使自己真正成为党纪党规的明白人。
要真畏实崇,行为上再加力,做党纪党规的模范遵守者。要心存敬畏,崇尚规矩,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兢兢业业工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为上的“老实人”、作风上的“干净人”、工作上的“带头人”。要树立一种敢于负责的理念、锤炼一种敢于负责的作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履行职责,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要真督严查,管理上再加压,做党纪党规的严格执行者。我们是干事创业的“领头羊”,一定勤于履职,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要加强教育监督。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廉政提醒、廉政谈话、廉政监督、廉政检查,警醒工作人员廉洁履职、全心为民意识。要强化正风肃纪。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检查督促,认真查找自身和工作人员“四风”方面和有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做出廉洁从政承诺,加强建章立制和整改落实,确保党员干部风清气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服务于群众,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六、结语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麻烦还很大,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行。为了什么呢?绝不仅仅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复兴。
作为奋斗者,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绝不单是成功的享受者。所以今天别人说,樊光湘你别被吹得飘飘然。再吹我就跟没听见一样。再说我好,我就这样,再说我差,我也这样。我就是我,我没有变。
从当初学校、机关、乡镇、机关一路走到今天,做自信人,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我没有任何改变。我当年的梦想依然是今天的梦想。
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我获得了多少东西,多少社会名誉,而是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什么叫做人之本?你不忘本就跟不忘初心一样,你从那里来,你到哪里去,我们得活明白,搞清楚。一定要把持这个本。
只有这样,我们什么时候都不会骄傲,什么时候都不会萎顿,什么时候都不会被困难吓倒。
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是长远之梦,也是近期之梦;既是宏大抱负之梦,也是温馨康乐之梦。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在中国梦感召下迸发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伟大的时代需要以梦想作为灯塔,需要以梦想作为激励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目标。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新时代伊始,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以更大的力度,干出信心,干出精彩,干出豪迈;以更快的步伐,走出智慧,走出发展,走出赶超,奔向我们美好的未来;进一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定力,勤学善思,奋发向上,主动作为,努力工作,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作者:樊光湘,男,汉族,1962年3月生,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樊家庙村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红色作家、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专栏作者,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签约作家,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党史国史宣讲队副队长,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青州市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青州市政协常委、主持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青州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工作、青州市政协常委、三级调研员。擅长散文、小说、民间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及诗词创作,尤其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在近百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资政报告类论文600多篇、新闻稿件6800余篇(约56000千字)。出版发行专著20部,参写、参编著作、教材20多部,于地方文化和编辑工作亦有颇多研究和建树,被誉为“红色作家”,被多家媒体称为社会科学家、史学研究专家、党史理论教育专家、党史专家、著名作家、当代名人予以宣传报道;目前主要从事党史宣传教育与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