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成立30多年来,积极发挥“存史、资政、育人”职能,用党史研究成果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资助执政议政,为当地经济社会转型科学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工作人员发扬“潜心钻研,求真务实,吃苦耐劳,无私奉献”16字部门精神,不断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使命感,始终坚持“五加二”、“白加黑”、“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委党史部门完成各个历史时期专题资料的征集、研究、整理、编撰和上报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青州地方党史(第一卷)》《中共青州地方党史(第二卷)(上下册)》《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1949-1978)》《资政报告文集》《党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册)》《青州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发展中的青州革命老区》《青州市青少年党史教育》《青州抗战专辑》《云门抗日烽火》《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青州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共产党青州历史大事记(1949-2016)(上下册)》《改革开放实录(青州卷)》《青州红色旅游指南》等20余部党史书籍,均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
当然,《中共青州年鉴》编辑水平有待提高。有的类目资料性不强、官话、虚话、套话过多。有些彩页质量和内容都不符合要求,有的数据没有进行认真核实,有些条目仅记述了过程,似乎是在记流水账,没有结果。有些观点和评价值得商榷。解决交叉、处理重复、规范语言、统一文风、决定取舍、突出特色等编辑功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中共青州年鉴》编纂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年鉴作为一个地方上年度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与社会发展现状的信息“集散地”,在推行党务公开、推介地方、服务中心工作方面的独特作用。年鉴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各地重视“软实力”建设的表现,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化对县(市区)情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
各级年鉴编纂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对年鉴工作的法规知识、基本常识、职能业务等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拓展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年鉴编纂工作的范围和有效途径,使编纂年鉴成为部门责任、单位常规、社会共识。各级各部门(单位)对年鉴工作应进一步引起重视,把年鉴撰稿和提供本级年鉴编纂的有关工作纳入地方、部门(单位)常规工作的议事日程,指定分管领导,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文字功底深厚、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年鉴专职或兼职撰稿人,并争取做到相对固定,确需调整岗位的,要办好交接手续,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质量是年鉴的生命,编纂年鉴作为文化领域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提前严把“各关口”,确保质量。由于编纂年鉴涉及编目设计、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各环节,特别还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需要结合时间要求和组稿实际,倒排工期,在“制订编纂方案阶段、落实撰稿任务阶段、编辑工作阶段、审稿工作阶段、出版印刷阶段、发行阶段、后期工作”等工作上,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要坚持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年鉴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对年鉴供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年鉴和行业、部门年鉴互相交流的平台。
对行业、部门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年鉴的业务指导有待加强。年鉴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效益的增强,取决于社会对年鉴的认知度。因此,行业、部门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年鉴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我们既要发挥综合年鉴的示范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行业、部门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年鉴的指导。
(三)分级把关,强化责任。年鉴编纂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各地党委政府、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个统揽全市年鉴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年鉴工作的指导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人员和工作保障上,要明确年鉴编纂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把政治素质高、文字功底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优先选入编鉴队伍;在年鉴经费上,要统一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要提供相对的参考标准,并注明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以按实际花费追加;在年鉴编纂上,要对编纂体例、框架设计、装帧设计、条目编写方面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在年鉴组稿方面,要建立相应责任制,督促相关单位履行职责,形成稳定的供稿网络,确保相关单位供稿的质量和时效性;在出版发行上,要突出地方综合年鉴的社会效益;在审稿权限设定上,要建立完善的报送、备案制度。
最终要形成:调查研究——草拟编纂方案——发文征集资料——各单位上报资料——编辑组稿——编委会评审——修改形成送审稿——市委常委审核——出版社排版——形成书稿小样——校对微调——终审签字——印刷成书——召开发行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教训——准备新一轮的《年鉴》编纂的年鉴编纂规范操作模式。
任何事物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任何事物的成长,绝不会一帆风顺;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需要有心人的总结归纳。年鉴的编纂工作也必然如此,我们热忱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关心、支持、帮助年鉴编纂工作!
作者:樊光湘,红色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青州市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三级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