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我们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江西省瑞金市精准扶贫调研实践团队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瑞金市叶坪乡黄沙华屋红军村。
华屋红军村是瑞金市著名的红军村,在土地革命年代,全村43户每家都有人参加红军,在村中还保留着17位红军战士参军前种下的17棵松树,17位烈士在红军长征长征中英勇壮烈牺牲,这些松树既寄托了烈士们对家乡的无比眷念,更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与品质——不怕牺牲的精神与坚强不屈的品质!28日上午我们团队参观了17棵松树。在17棵松树前,我思考了许多,仿佛烈士们栽树的情景就呈现在我眼前。我对这17棵松树是敬仰的,对红军战士的壮举是敬仰的,对无数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无怨无悔、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更是敬仰的。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苏区人民生活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和实质性的提高,华屋亦是如此。在2012年前,华屋红军村的村民还是住在土坯房中,很少有人住在砖混房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并没有忘记中央苏区人民,在1987至今一直在进行扶贫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在2012年前,华屋村的扶贫成效虽说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村民们大部分还是生活在温饱水平以下。
2012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性的转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亲自推动下,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赣南苏区在五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屋红军村也发生了可喜的重大转变。28日,我们团队来到了华屋村,华屋村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全村崭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二层小楼、绽放的荷花、一片丰收迹象的蔬菜大棚……对此情此景,我亦十分喜悦。
上午在扶贫办工作人员和村委会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位农民伯伯家里,听农民伯伯讲诉华屋村的变迁史,这位农民伯伯非常高兴党的好政策让他们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路,华屋红军村也成为了扶贫成果的代表。他说道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楼房、上万元的稳定收入,现在他政府的支持下搞特色农业,有较大的市场,销量稳定;是共产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党员干部的细致工作和帮助让他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接着,我们在扶贫办工作人员和村委会副书记的带领下与江西干部学院的党员干部们一起参观了华屋红军祠,这座祠堂见证了华屋红军村自1927年以来的变迁,祠堂里面一幅幅珍贵的照片重绘了华屋红军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振兴规划和精准扶贫下的巨大变化。我在参观祠堂的党员干部中随机采访了一位党员对精准扶贫与华屋红军村变化的感想。他说道,中央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革命、改革、建设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所以无论怎样加大扶贫力度都不为过,党和政府的规划精准扶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但是这里还是有少数村民没有脱贫,所以精准扶贫工作还是要更加细致、加大力度。我非常同意这位党员的看法,精准扶贫一定要正抓实干,确保实现每一个贫困户都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