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数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而没有前途之理。“中国没有前途”的理论适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任何时代,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仍旧是一个幻梦。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总是能够涌现代表时代精神和传承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追求自由、平等、和谐、美好社会的伟大实践。“人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他们用伟大的实践创新了中国伟大的道路,遵义会议如是,改革开放亦如是。《实践创新道路》既是对中国遵义会议精神的总结,深刻分析中国革命选择的正确道路,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概括,详细了解中国在实现中国梦想进程中开辟的中国道路,明确中国在未来应当贯彻和创新的中国道路,引领时代梦想。我们依旧看不到道路的终点指向何方,可我们始终没有偏离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实践;创新;中国道路;遵义会议
作者简介:曹瑞冬(1993-),男,江苏南通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濒危命运的时代抉择
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在遵义会议抑或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都面临濒危的命运。而党的选择会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遵义会议是中国长征的起点,可是中国共产党的长征道路更加崎岖,也因此葬送了很多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但是,红军长征是能够保存党的火种与实力的唯一道路,这种行为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壁虎的保命诀窍”。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党的命运是濒危的,中国共产党是即将绝迹的。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现今所处的时代亦未曾超脱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范畴。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里,也出现过20世纪90年代“姓资”与“姓社”问题的讨论,今日的中国也是社会矛盾突出的社会,但是,没有人愿意回到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中。不是因为中国人贪图安逸,被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侵蚀,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看到那个年代的错误与黑暗现实。
的确,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能会陷入绝境。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使中国的星星之火所形成的燎原之势被压制住了,甚至有被掐灭的可能;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全国人民依旧贯彻的是“两个凡是”方针,中国一直是处在发展的停滞阶段,中国人民依旧没有生活得不到温饱。
粉碎“四人帮”以后,历史在徘徊中前进着,中国的发展走向实际上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老路,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一些人坚持着走这条路;另一条是新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探索的这条路[2]。中国共产党在开始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时,党的道路实际上也有两条选择:一条是老路,是党领导人民继续走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道路;另一条是新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正在探索这条路。当中国、人民与党的命运到了濒危的命运时,时代迫使我们需要作出正确的抉择,选择正确的道路。
也因为抉择,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这不仅仅是党在濒危命运的选择,更是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置于党其上所做出来的选择。在抉择的关键时期,史可法为了不让清兵攻克扬州,以生命实现了自我的忠义大节,却白白让八十万扬州军民与其陪葬;钱谦益为了保全自我,选择了民族贞操的丧失,却赢得了南京城民的生命,也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两种“义”哪种价值更大?
也正为因为如此,党选择了保存党的主干力量,实现中国的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在选择的同时,也就是在创新道路与创新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同时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也是在不同时期国家和人民濒危命运的时代抉择。也正是因为中国这两场会议,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始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遵义会议的精神也就这样开始影响中国人对未来的探索,也演变成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引领时代的梦想筑造。
二、正确错误的探索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但实践并不等同于真理,真理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也因此,中国人在对待革命道路的探索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伴随着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在对于道路问题的探索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深刻地、科学地哲学论证,对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路线,做过科学的阐明,而关键是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3]。遵义会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重新”这个词证明毛泽东同志主张的军事路线已经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有过实践的过程,“肯定”这个词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式成为党的工作重心,也一直贯彻在国家内战十年、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活动中,直到西柏坡会议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中国在国共十年内战初期一直在摸索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作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次伟大实践。紧接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发动秋收起义等战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这也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开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进行着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不同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这种创造性在今天可以认定为是创新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是比“武装夺取政权”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是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这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带领党和人民用血的实践换来的成果。
但中国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泛滥了四年时间,也引起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中国革命自此进入了重大的危机,这是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错误事实。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而是,党中央领导人所选择的道路是在脱离中国的实际,错误地将他国的思想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仅脱离了实践思想,更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这样在思想、军事乃至实践上的错误成为了遵义会议召开的直接诱因。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作为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正式形成。沿着这条道路,红军经历了长征,八路军渡过了抗战,解放军赢得了胜利。中国革命的精神与思想也是在这样正确与错误的探索实践里不断完善,不断激励我们去进行新的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地去发掘中国的道路。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在那个年代具备了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我们不能够如此轻易草率地摸索。与遵义会议不同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遵义会议一方面是针对“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在国共十年对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领导人探索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改革开放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只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直到中共十二大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
中国的改革是一场不流血的实践,但改革的过程也异常艰辛与复杂。20世纪90年代的“姓资”与“姓社”问题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进入新世纪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现了很多矛盾,甚至影响到中国人对于共产党的看法和态度。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很多错误,也因此在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这是中国人在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道路,他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与错误实践的过程里不断开辟的。
“中国特色”这个词语反映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中国人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中国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道路。与遵义会议所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都打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但又超越了固有思想,这两条道路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更创新地描绘了中国未来的蓝图与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遵义会议所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拓展,这也是一种实践的创新。
三、创新实践、创新思想
中国一直在呼吁建设创新型社会,不仅是解放思想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呼唤的需要,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不应当局限于对科学技术与管理技能的探索创新,创新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应当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更需要融入到人类思想最活跃的地区。
在创新的世界里,永远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不合时宜的企业和不懂变通的思想[5]。创新是我们赢得未来的重要力量,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不断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够不断创造新的梦想与未来。
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都是在创新实践、创新思想的过程里发展起来的,遵义会议是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同时,也引领了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解放战争的挺进大别山与三大战役,不断创新着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实践,并且在新的问题产生之前或者矛盾呢已经发生时不断革新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时,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后,也引导着党和人民不断创新着改革的实践,如经济特区演化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如小岗村的粮食制度改革深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道路的指引下,运用创新精神不断地为中国道路创造新的实践,这也大大避免了在实践过程中的错误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文6600字,分四大段加以论述,分别加上了这样的小标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转折的一篇文章,其论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也是中国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始。这篇文章强调了实践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论证了创新思想的必然。社会意识不等同于社会存在,思想的创建也有可能会超越那个年代的历史状况。中国共产党在创新理论的发展中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遵义会议之后,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刻分析中国的矛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如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的进步思想也是在不断总结实践基础上深化和总结的,也创新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思想。实践创新了实践,也创新了思想,更在新的实践中再度创新新思想。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成为十七大以来中央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显著特征。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往开来,奋发前进,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7]。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虽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亚太梦想以及习近平在反腐倡廉方面的新思想,无一不是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对于突出问题的整顿与解决,都是在实践中提出的创新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思想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并且接受党和人民实践的考验,而这些正确的思想也引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与改革实践,也造就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同时,这样的精神也照亮了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遵义会议是上个世纪30年代国共内战十年间创新思想的会议,是对国共内战十年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初步总结,也成为了引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乃至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精神指引,创新思想、创新实践的精神一直贯彻中国人民的实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