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腾冲举行了包括各乡、镇长参加纪念大会。会上,李根源先生对腾冲的各项善后复兴建设工作做了长篇讲话,其中专门谈到烈士墓园的建设问题。他要求:“完成烈士祠,各乡、镇长须尽力举办。因为他们的血肉,为我们恢复沦陷的腾冲,辉煌的战绩摆在我们的眼前,并有许多伟大光荣的历史,足以使后人效法。所以我们应当完成这种建筑和任务,以后更应馨香以报之。”
腾冲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主体工程有烈士墓、纪念塔、忠烈祠、大门、围墙及其他附属建筑,加上大量的碑刻和匾联制作,工程浩大。它于1945年1月15日开工,到7月7日抗战八周年纪念日落成,只用了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在战劫刚过、一片焦土的腾冲,不能不是一个奇迹。这期间,作为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霍揆彰因忙于军务经常外出,很少有时间过问此事,全面的领导工作,实际落在李根源先生的肩上。而且,墓园建设所需大量的资金,没有各级政府和军队的拨款,其来源除一部分是没收敌伪逆产外,大部靠向社会募捐,而主要是在腾冲本地募捐。这样的工作,靠霍揆彰、靠军队来办是不可能的,最终还得靠地方。李根源先生是党国元老,曾在民国政府担任要职,在全国都有影响,而在云南省内尤其是他的家乡腾冲享有极高的威望。现在又是以云贵监察使的身份奉中央之命回滇西做善后工作,不仅能够协调中央与地方、军队与地方的关系,而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因此,如果没有李根源先生卓有成效的领导,至少国殇墓园是不可能那么快顺利建成的。
1945年7月7日,纪念抗战八周年、庆祝腾冲国殇墓园落成、公祭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如期隆重举行。李根源先生领衔代表全县官绅民众对烈士举行公祭,并在大会上慷慨致词。他满怀深情,用诗一般的语言赞颂民族英烈:“他们的功绩,由远的说,如高黎贡山之高,近的来说,如来凤山之高;他们的功劳,远的如怒江之长,近的如大盈江之长。他们的热,如同硫磺塘的热;他们的洁白,如同雪山之白,如同玉泉村的水、青海的水。”他要腾冲全体人民万分崇敬及感戴这种不朽的功绩,子子孙孙一本诚心,永远不忘。他再次提议把“9·14”腾冲克复日定为“重光节”,大家在这一天都要献坟扫墓,把烈士墓看成是腾冲人民的公墓。他代表国家和民族感谢腾冲人民为国殇墓园的建设克服巨大困难,慷慨出钱出力,感谢建塔会的同人对钱一点也不沾染、日夜苦干的精神。他的讲话博得阵阵掌声,得到全体与会绅民的热烈响应。
李根源先生也实现了他的诺言,请得国民政府自蒋介石以下于右任、居正、何应钦、孙科、张治中、陈诚、杜聿明、卫立煌及云南省主席龙云等军政要员题写挽辞挽联和牌匾,将腾冲国殇墓园的规格和文化内涵提升到了国家一级水准,也成为此后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的重要原因。
李根源先生自己则不仅写了大量诗文,纪录下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还为国殇墓园留下了多处墨迹石刻。除本文开头所引的两首诗刻外,还有烈士纪念塔基座正面“民族英雄”大字石刻,忠烈祠基正面代蒋中正书写的“碧血千秋”石刻和墓园大门内右侧的“倭冢”石碑。大门上方“国殇墓园”四字石匾也是先生书写的,其名称亦由他亲拟。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国殇》篇名,既有歌颂我军将士这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为国捐躯忠烈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又与全国其他的烈士陵园名称不同而独具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李根源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今小王山辟有李根源纪念馆。遗著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1965年7月6日去世。
参考文献:
[1] 李希泌.先父李根源在八一三沪战中的活动[ A] .云南党史学会编辑.抗战风云录[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23——28 [2]沈家明.李根源纪念文集,云南美术出版社23——25 [3]谢本书 、李成森.民国元老李根源,云南教育出版社45——47 [4]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资料)1版,下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1987.111——115 [5]碧血千秋——腾冲国殇墓园资料汇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23——26 [6]李根源.李希泌编校.新编曲石文录[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200——217 [7]李根源,云南人的真精神,见《曲石文续录》,卷四,1941,11——23
(作者系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文博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