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澜与女儿一家
2004年5月14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王文红先生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是来凭吊他的外婆曾广澜及牺牲西路军将士的。曾广澜是曾山的妹妹,蔡申熙的夫人。她1903年出生在江西省庐陵(今吉安)永和乡曾家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 哥哥曾山将妹妹曾广澜从江西吉安领到南昌,安排与一位素不相识的湖南人扮成夫妻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这位湖南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蔡申熙。
蔡申熙,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1920年,在县立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春,在孙中山创办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导团工作。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第20军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第24师参谋长,南下途中参加了会昌、三河坝等战斗。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他转赴广州。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从1928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曾率部攻克峡江县城,配合湘赣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
1928年11月,曾广澜与蔡申熙在革命的旅途中,日久生情,弄假成真,结成了终身相伴的革命夫妻。与蔡申熙结婚后,曾广澜即随夫而进,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血火余生。打峡江、战鄂东,曾广澜冲锋陷阵,刀头舔血,克太湖城头跑马,反围剿双枪入神。巾帼女英雄声震苏区鄂豫皖,红军花木兰名扬红四方面军。1930年,她生下了她与蔡申熙的女儿蔡萍迹。从此,她携女随军转战,屡建战功,赢得了红四方面军将士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
1930年,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的蔡申熙,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他来到阳新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当地分散游击的武装力量,于同年10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他任军长。红15军组建后,蔡申熙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后经英山、罗田等地,同年12月,他率部到鄂豫皖苏区参加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1月,红15军与第1军合编为第4军,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并先后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战斗中,他指挥机智,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右臂负伤致残。从同年5月起,他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校长、第二十五军军长等职。1932年7月,当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临危受命,出任红25军军长。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旬,他指挥部队和皖西地方武装,在南起英山、北到庥埠的广阔地域内,与各路进犯的国民党军不断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4个主力师向皖西转移,在金家寨与红25军会师。在鄂豫皖中央分局召开的燕子河会议上,蔡申熙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主张以主力西出英山、随县、枣阳一带,将国民党军引出苏区寻机歼灭,然后再回师收复失地。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9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由燕子河出发西进,蔡申熙率红25军殿后掩护。10月8日,红军主力在黄安(今红安)河口镇地区,与国民党军两个师遭遇,发生激战。9日,国民党军增加兵力后继续进攻。蔡申熙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人,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当时,曾广澜正在战地鏖战,闻讯悲痛欲绝。战事紧急,她和红军指战员们一起,以泪水伴着黑土,就地掩埋了丈夫蔡申熙。曾广澜是一位“革命生产两不误,相夫教女两相宜”的女强人。她比蔡申熙大三岁,她的炽烈赤忱和生死与共的情意,令蔡申熙和红军将士们感动。蔡申熙生前常说:“有妻如兰,夫复何求!”
第四次反“围剿”后,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到达四川川北。在川北由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主持,为驰名疆场的红军将领蔡申熙举行了追悼大会。
1933年3月, 曾广澜奉命组建红四方面军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营,陶万荣任营长,曾广澜任政治委员。她和陶万荣并肩扛起了妇女武装的战旗。妇女独立营是清一色的巴山女红军,都是来自大巴山区的穷姐妹、苦丫头、童养媳。 全营共300余人,编为三个连队。一年后,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曾广澜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扩建为妇女独立师后,她担任第二团团长。后来,她又担任了中共巴中市委书记,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局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第二届执委、西北联邦政府裁判部部长等职。
长征途中。年方三十的曾广澜,背着三岁的女儿,跟随部队过丹江,越秦岭,渡汉江,翻越大巴山,驰程3000里,十分的艰难。军中的红军战友们都多次婉转劝她再走一步,一些红军将领也几经周折传来爱慕之意,但贞节刚烈的曾广澜掷地有声地说:我只要还活着,孩子不能送人,一定自己带她长大,为蔡家留下一条根;只要我还活着,就永远是蔡家的人。她的话撼动了红四方面军的将士。曾广澜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为了母亲的职责,她一头挑着行装,一头挑着女儿。两爬雪山,三过草地。在饥寒交迫,浴血奋战中磨练了她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