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机场欢迎的,有广东省省长陶铸,副省长古大存、冯白驹、贺希明、文敏生、陈汝棠、丘哲;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处长曹若茗,广州市市长朱光,副市长钟明、黄长水、陈志方、薛焰、李民欣、郭翘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副政治委员刘兴元以及海、空军高级将领等。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负责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广东和广州分会负责人,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宗教界的代表和各界人民群众。
▲引自人民日报资料库1955.6.8第一版
专栏: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离广州回国
新华社广州七日电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来我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和夫人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后,已于七日七时三十二分乘飞机离广州返国。同机离广州的还有随同来我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外交部亚洲—太平洋司司长苏卡佐·维约普拉诺托和夫人、印度尼西亚国家计划局局长朱安达、印度尼西亚经济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高级官员哈苏诺·雷克梭阿莫佐、总理私人医生沙约诺、总理副官瓦鲁约、总理私人秘书拉查沙等。
随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来我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驻印度大使巴拉,也在七日上午七时十六分乘火车离开广州前往香港。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广东省省长陶铸、副省长古大存、尹林平,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处长曹若茗,广州市市长朱光、副市长钟明、陈志方、薛焰、李民欣、郭翘然、梁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以及海、空军高级将领等。
到机场欢送的,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负责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广东、广州分会负责人,广东省和广州市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宗教界人士和各界代表一千多人。

▲引自人民日报资料库1955.8.1第一版
新华社广州三十日电 三十日下午,由敦儒布·达姆丁呼少将率领的蒙古人民革命军歌舞团乘专车从杭州到达广州。
当载着贵宾的列车徐徐进站时,早在月台上迎候的人们挥舞着花束热烈欢迎他们。乐队奏起“胜利进行曲”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的歌曲。达姆丁呼少将下车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驻军领导机关负责人文年生、刘兴元、陈仁麒、高体乾,广东省副省长贺希明,广州市副市长陈志方等一一亲切握手,并接受了欢迎者的献花;歌舞团全体人员也接受了欢迎者的献花。这时,车站上的歌声、欢呼声和鼓掌声响成一片。
在车站的广场上,举行了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驻军和广州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共九百多人参加的欢迎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驻军代表王燕士和广州市文化局局长丁波代表驻广州部队和广州市人民致欢迎词。
蒙古人民革命军歌舞团副团长那木吉拉道尔吉中校在欢迎群众的热烈鼓掌声中致答词。他说:我们在中国访问以来,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自己的艺术,同时也亲眼看到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着自己的祖国,并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蒙古人民对此感到愉快和钦佩。最后,他祝贺中蒙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永恒的友谊更加巩固。
晚上,以达姆丁呼少将为首的蒙古人民革命军歌舞团全体人员出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驻军负责人文年生、广东省副省长贺希明和广州市副市长陈志方的欢迎宴会。
▲引自人民日报资料库1955.10.9第四版
专栏:友好往来
奈温中将经广州回国
缅甸军事友好代表团团长、缅甸联邦武装部队总司令奈温中将和最高统帅部军务署署长觉温准将等,在六日下午从北京乘飞机到达广州,七日早晨由广州乘火车经香港回国。
到车站欢送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的首长文年生,广州市副市长陈志方和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处长曹若茗等。

从1954年6月至1955年3月广州市专家招待委员会共接待了外国专家117批,共284人,其中苏联专家56批182人,波兰专家22批55人,匈牙利专家8批11人,捷克斯洛伐克专家4批7人,民主德国专家3批6人等。
1955年5月28日父亲还以副市长身份出席波兰驻广州总领馆在沙面胜利宾馆举行的开馆招待会。

2017年2月,为了准备这部文稿做资料搜集,我走访了广东省档案馆,希望能够查到关于父亲在广州工作期间的更多情况。在这些已经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旧档案中,我们仿佛大海边嬉戏的孩童,偶尔捡拾到一片美丽的贝壳,如获至宝。
以下就是我们从档案中摘取的关于父亲的吉光片羽,有这样两件关于父亲的事:
1.父亲被检举过
如前所述,父亲在广州工作期间曾经组织并参加过“三反五反”运动。有趣的是,我们在广东省档案馆存档里查到了一封在“三反五反“时期针对父亲的检举信。
这封检举信是王宜仲的孙子写给市委领导的,信中检举父亲作为老共产党员明知王宜仲是汉奸还包庇他。。
王宜仲是母亲王静的叔父,是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母亲的父亲王守廉在母亲5岁时就去世了,是叔父将她和舅舅徐平羽抚养成人,舅舅在大学闹学潮被捕,王宜仲曾多方奔走将其保释。徐平羽受命来高邮重建高邮党组织,也是利用王宜仲的宅院作活动掩护。然而抗战期间,日寇窃据高邮,王宜仲却出任了维持会长、伪县长,成了众人唾骂的汉奸。当日本鬼子发现徐平羽回高邮从事革命活动来抓他时,王宜仲却又设法通知徐平羽连夜从运河上逃脱。母亲从延安来高邮开展敌后斗争没有资金,王宜仲也从经济上给予资助。
全国解放以后,王宜仲因为当过汉奸的历史惶惶不可终日。他得知父母亲在广州当了共产党的干部,就南逃广州找到母亲寻求保护。父亲是个党性很强的共产党员,不同意收留王宜仲,母亲指出王宜仲也曾抚育、保护并救过平羽舅舅、母亲等共产党人。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请示了叶剑英市长,叶剑英市长在请示周恩来总理后答复如下:根据王宜仲历史上表现,虽是伪县长,但救过共产党人,功过相抵,不予追究。于是王宜仲在父母亲家中住了些日子。
就这件事而言,父亲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告过,组织也作过结论,档案里有记载,父亲的做法完全符合组织原则。因此不仅这封揭发信对我父亲没有什么影响,即使到后来历次政治运动、甚至“文革“中父亲也没有因此事受牵连。
至于王宜仲的孙子为什么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写这封揭发信,估计也是为了划清界线自保吧。
陈志方1954年于广州。

2.父亲因公发生交通事故。
广州解放后父亲由于工作异常繁忙,经常自驾车去处理公务。
我们在档案馆中还查到一份1953年市府关于陈志方驾车撞伤人被吊销驾照的通报。
通报如下:
1953年5月17日上午陈志方驾车途经下九路由东向西行驶至46号门时将一横穿马路的9岁的小孩碰跌致使其受伤……此事发生后孩子送医院医治并作善后处理,通报市府各单位。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发生,决定:1)陈志方同志之驾驶执照即交回公安局注销;2)本府所属机关各级首长无正式驾驶汽车执照者,禁止个人驾驶汽车;3)本府所属机关各级首长未经考验而取得驾驶执照者,应于8月份以前到公安局汽车监理所考验,认为合格方准驾驶汽车,否则其驾驶执照应交公安局注销。以上各项希认真执行,自觉遵守。特此通报。

1953年7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陈志方驾车伤人的通报。
大城市的市领导因公自驾发生交通事故,还被吊销了驾照,这在今天可能会上网络“热搜“吧。从通报看,政府的处理是毫不徇私甚至从重从严的,父亲丢掉了驾照,共产党人却没有丢掉民心,今日看到这则档案,已经可以作为一则趣事存之了。

【父亲的任命书】
在广东省、广州市两个档案馆馆存档案中,我们找到了许多在穗工作期间的任职命令,从中可以看到父亲在那数年间繁忙的工作节奏,兹录如下:
▲1951年6月2日分局并报中南局:
广州市府秘书长陈志方同志原是市委委员,我们认为在工作岗位,应参加市委委员,特再建议,请批准。
广州市委(51年)六月二日
▲1951年6月9日中南局并报中央:
广州市委报告,市府秘书长陈志方同志原是市委委员,近工作安心积极,认为在工作岗位均应保留参加市委委员,经分局同意,再建议,批准。
华南分局(51年)六月九日发 赵紫阳
▲1951年6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发文关于政务院任命陈志方等五十人职务
中南军政委员会:
政务院第八十八次政务会议通过批准任命陈志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陈志方为广州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王静为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印章)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一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各局处院行会署室主要干部名单 1951年第53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呈请任免名单 (一)呈请任命名单:
秘书长:陈志方
民政局副局长:王静、古关贤
经济委员会主任:朱光 委员:陈志方(兼)
公逆产清管处处长:陈志方(兼)
行政干部学校校长:朱光(兼) 副校长:陈志方
▲1951年6月13日中南局并转华南分局:
六月九日电悉, 同意陈志方同志参加广州市委委员。
中央(51年)六月十三日
▲1951年3月27日叶、方首长:注:叶剑英、方方
市委、市府两调整干部委员会名单经市委通过如下名单,经研究后拟同意,请审核批示。
1. 市府(包括公安局)调委会名单:
朱光、梁广、陈志方、曾昌明、梁湘、孙乐宜、高昆峰(公安局人事处长)、郭凌(市财委办公室主任)、古关贤、李果、王冕农(市行副行长)、余美庆、赵一清(市公安总队政治部副主任);以朱光为主任,陈志方、曾昌明为副主任。
2.市委(包括青、工、妇委、各区委、企业党委)调委会名单:肖桂昌、钟明、陈健、廖似光、陈恩、余慧、徐麟村;
以肖桂昌为主任,钟明、陈健为副主任。
华南分局组织部1951年3月27日
叶剑英批示(毛笔手迹):李明同志、朱光、肖(桂昌)、钟明、曾昌明副主任合组为一市级的委员会较集中。
叶剑英3.27
▲1951年7月3日
广州市委来函称:中央政务院为统一港务管理,决定省港务局由广州市府负责代管,因此拟将原黄浦建港管理局与广东省港务局合并为广州区港务局,并拟由陈志方同志兼任该局局长,原省港务局副局长肖华湘同志任第一副局长,黄施民任第二副局长,原省港务局副局长陈新丰同志任第三副局长,裘向华(民主人士)任港务处处长,原省港务局长周材免兼该局局长职。除黄施民早经分局决定调到港澳工委工作,不同意市委意见外,其余拟同意。 此致 布礼
华南分局组织部1951年7月3日
同意。 剑英(毛笔手书)7.3
▲1951年7月19日广州市批复陈志方等四人之任职
广州市委组织部:报来广州区港务局主要干部配备名单,经研究后认为黄施民同志早经决定调港澳工委工作,不同意任港务局第二副局长,其余同意陈志方同志兼任港务局工作,肖华湘同志任第一副局长,陈新丰同志改任第二副局长,裘向华任港务处处长,原港务局长周材同志免兼该局局长职,退回呈报表共四份,请查收。
此致 布礼 分局组织部
1951年7月19日下午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印章)
▲1951年9月`10日 广州市委组织部:
同意广州市清查工作委员会由朱光、田坪、郭翘然、梁广、刘士杰、黄民伟、黄华清、钟明、方少逸、王冕农、李政、李金锡、李宽和、李树林、余慧、陈恩、陈志方、徐麟村、梁尚立、高昆峰、黄锡川、邹平、梁涛、曾昌明、廖立民、赵一清、钟韵、等二十七人组成,以朱光为主任,田坪、郭翘然为副主任。
清查工作委员会党组由朱光、田坪、曾昌明、黄华清等十一人组成,以朱光为书记,田坪为副书记。
此致 布礼
分局组织部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日上午
▲1951年10月3日
同意陈志方、岳彬任职,不必再设港务委员会华南分局并告中南局:
九月二十二日电悉,同意陈志方、岳彬兼任港务局正副局长,分局不再设港务委员会,以免组织重叠,工作反而不便。
中央(51年)十月三日
分局不再设委是可以的,但对港务省、中央系统、市的关系如何调整各方满意,有利工作,应由市与财委具体协商。 方方(注)
注:方方为华南局第二书记
▲1951年10月9日 华南财委人事处:
中央已同意陈志方同志兼任港务局局长,岳彬兼任副局长,特此通知。
此致 布礼
分局组织部一九五一年十月九日
▲1951年10月13日
叶剑英、方方同志:
广州市委为加强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领导,决定在原市职工委的基础上增加肖桂昌、黄民伟、朱光、田坪、钟明、刘士杰、陈志方、黄锡川、陈浩、陈能兴、黄华清等十一人,以成立临时扩大工委会,我们研究后拟同意,请批示。
扩大工委委员名单:
书记:肖桂昌 副书记:梁广、黄民伟(市总工会筹备会主席)
委员:朱光、田坪、钟明、刘士杰(市委秘书长)、陈志方、徐麟村、黄锡川(工业厅副厅长)、陈浩(公安厅经保处长)、陈能兴(省总工会秘书长)、李宽和、陈恩、黄华清(公安局副局长)、李果、廖立民、谭卓芬、吴介民、林彩容、谭其科
此致 布礼
华南分局组织部1951年10月13日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印章)
▲1951年10月18日 广州市委组织部:
同意市委临时扩大职工委由肖桂昌、梁广、黄民伟、田坪、钟明、刘士杰、陈志方、徐麟村`……等二十八人组成,以肖桂昌为书记,梁广、黄民伟为副书记。
市委代理书记朱光同志必然领导城市民主改革,因此不必参加该会为委员。
此致 布礼!
分局组织部
一九五一年十月十九日下午
▲1951年11月23日 、
叶剑英同志:
分局决定成立华南精简节约委员会,以叶剑英、古大存、易秀湘、区梦觉、朱光、云广英、吴汉杰、陈志方、林锵云、林西、苏惠、孟宪德(如孟同志下乡则黄焕秋代)等同志为委员,并以叶剑英同志为主任,易秀湘同志为第一副主任,区梦觉同志为第二副主任,请易秀湘、区梦觉两同志在最近期内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布置有关华南精简节约事宜。
广东省与广州市亦应成立精简节约委员会,在华南精简节约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工作。特此通知 。
致以 布礼!
华南分局组织部1951年11月23日
中共华南分局组织部(印章)
▲1951年12月7日
叶剑英、方方同志:
接广州市委来函称:市增产节约委员会名单经市府角度研究讨论,将原来委员会名单修改,补充叶剑英、王静、原基(广州市农民协会副主席)、陈新丰、肖华湘、罗有荣、罗戈东、苏惠等八同志为委员,以叶剑英同志为主任,增加梁湘同志为副主任,马冰山同志为秘书长,兹将市增产节约委员会新名单送请审查批示。
此致 布礼!
华南局组织部 1951年12月7日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印章)
▲1951年12月15日
广州市委组织部:
同意广州市增产节约委员会由叶剑英、朱光、郭翘然、田坪、梁湘、马冰山、云少逸、王静、古念良、余美庆、原基、林志澄、林朗天、林若冰、苑国华、梁广、徐漉村、徐舜英、黄民伟、黄华清、陈志方、陈翔南、陈新丰、曾昌明、邹平、郑北辰、邓恳、肖桂昌、肖华湘、钟非、罗有荣、氍束、苏惠等三十三人组成。以叶剑英为主任,朱光、郭翘然、田坪、梁湘为副主任。
此致 布礼!
分局组织部 1951年12月15日
▲1952年1月26日 发文存根:
报告我局局长陈志方,副局长岳彬到职视事日期,请核,各由。 送:中南交通部
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广州市人民政府海运总局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委员会
中南军政委员会
华南财政经济委员会
广州市财政经济委员会
奉广州市人民政府1.26府秘知字第716号通知:“现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1951.10.31 电,同意陈志方同志兼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广州区港务局局长,陈新丰同志仍任副局长,岳彬同志兼第二副局长。特此通知,希即知照志方、岳彬等遵于2月1日就职视事,除分函及布告外,仅报请鉴核备案。
局长陈志方(印章)
副局长陈新丰(印章)
副局长岳彬 (印章)
另附手书稿一份
▲1952年1月31日 收文第049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通知:同意陈志方等同志为广州区港务局局长、副局长的通知。现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1951.10.31日电,同意陈志方同志兼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广州区港务局局长,陈新丰同志仍任副局长,岳彬同志兼任第二副局长。特此通知,希即知照告通知:
陈志方、陈新丰、岳彬、府属各单位
市长 叶剑英
副市长 李章达、朱光、梁广
1952年1月31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章)
▲1952年10月15日
请示吴有恒、陈志方为市委常委委员
分局、中南局并报中央:
市委秘书长吴有恒、市府秘书长陈志方二同志,为了工作需要,经市委讨论同意为市委常委委员,可否请速复示。(穗市酉5号)
广州市委十月十五号发往中南、中央
▲ 首长批示:同意吴有恒、陈志方参加广州市委常委
华南分局:中央同意吴有恒、陈志方参加广州市委为常委委员。
中南局 十一月十三日
▲1953年5月28日港务局:市委组织部来函:五三年四月二日华南分局组织部来函转党中央批复,党中央同意叶荫同志任广州港务局局长,免除陈志方同志兼该局局长职务。特此转知并致敬礼。
广州市人民政府人事局
1953年5月28日
▲1954年10月14-16日 来往公文处签
来文机关: 广州市委组织部
发文时间:1954.10.14 收文时间:1954.10.16
内容摘要:广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陈志方拟任市府副市长(已报中央) 兼广州市委交通部部长。
阅办意见:拟同意。干三科10.16
待中央批复 综干处
▲1955年1月4日
中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会议批准:
陈志方兼广州市委交通部部长。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
一九五五年一月四日
▲1955年1月22日
任命陈志方为广州市基建交通办公室主任……
任命王静为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中央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1955年2月20日
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排列次序为:王静、张受熔、徐舜英
中央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日
注:广州市民政局局长空缺
▲1955年2月24日 通知陈志方任职
华南分局组织部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电悉
中央二月二十一日会议批准:陈志方任华南分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兼广州市副市长,免去其兼广州市委交通运输部部长职务。
中央组织部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根据上述任命书、相关档案材料反映的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接收广州之后,父亲在任职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的同时,历任市委委员、常委,还兼任过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府工业新委主任、公逆产清管处处长、市财经委副主任、广州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行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广州区港务局局长、海运局局长、广州市委交通部部长、广州市基建交通办公室主任、华南分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广州市剩余劳动力处理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分会会长、广州市外宾招待委员会主任等职。他同时还兼任过经济委员会、广州市政府干部调整委员会、广州市职工委员会、华南精简节约委员会、广州市增产节约委员会等会委员。他的本兼各职涉及市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夙夜不懈、日理万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惊人的精力和意志为广州走向新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6年3月陈志方、王静摄于广州。

1956年初,广州市对第一批肃反运动的存在问题进行复查处理,并规划部署当年全市的肃反工作,准备陆续开展全市第二、第三批肃反运动。正在此时。父亲接到调令,调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与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到20 多个,外交战线人才紧缺。此时中央再次从全国各省市领导成员中抽调经历过战争考验,政治坚定、有文化、有才干、有独立领导工作能力、品貌端庄(包括夫人在内)的干部进入外交部。父亲也就是在这时奉调进京进入外交部工作的。
根据广东省档案馆馆存档案记录,中央于1956年调父亲进京的命令如下:
《调张伟烈、陈志方到中央组织部另行分配工作》
1956年2月1日调张伟烈、陈志方到中央组织部另行分配工作
广东省委:请调海南岛区党委书记张伟烈、广州市副市长陈志方同志到中央组织部另行分配工作。此事中央组织部已与区梦觉同志谈好。请通知张、陈二同志于二月二十五日前到中央组织部外交外贸出国干部管理处报到。
中央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三日( 中机二十一日发)
此后中央、广东省下发免去父母亲在广州市职务的命令如下:
▲1956年5月11日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56)粤秘六字第181号
省长、副省长、秘书长:
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报告称: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于1956年4月21日批准魏今非、陈志方辞去广州市副市长职务并于1956年4月24日补选焦林义同志为广州市副市长,特转报。
抄送:人事局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印章) 1956年5月9日收文: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人事处
1956年5月11日
▲1956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
9月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免去陈志方广东省广州市副市长职务。
中共中央组织部(章) 1956年9月18日
▲1956年9月28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通知:
广州市人民委员会:1956年9月21日经省人民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免去陈志方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基建办公室主任,广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职。特此通知抄送:省人事局、广州市人事局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9月28日
▲195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
12月11日中央决定:免去王静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职务。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章)1956年12月14日
▲1957年1月5日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政法工作部(通知)
12月11日中央决定:免去王静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职务。 1957年1月5日
中共广东省委政法边防工作部(印章)
任命来的突然,这也将是父亲一生中最后一次大的转战,他义无反顾,交接了广州的地方工作,从四季如春的南粤名都,北上京师,乃至走向亚非,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外交家的后半生。
从1949至1956年,在广州工作的七年时间里,父亲与他的战友、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时光飞逝,家中现存的历史记录已经不多,以下这张保存了几十年的照片记录了父亲的战友情、朋友意。
这张照片是父亲在接到调京命令后带我们全家第一次游玩家门口的越秀公园,在公园里拍摄了这张全家福。1956年4月在得知父亲调京即将离开广州上京赴任的消息,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叔叔到我家送别父亲时,看到这张照片有感而发,即兴在照片两旁挥墨写下送别诗一首。

随后父亲只身先行到外交部报到,于当年秋天回到广州搬家。在我们全家即将离开广州时,朱光叔叔把誊写在宣纸上的这首诗再次送给父亲,诗云:
羊城七载共甘辛 折柳春深倍觉亲 来去历知时冷暖 纵横今识气吞伸 建设中原凭众力 和平海外赖修邻 君行莫负斯民命 卧听机声有故人
志方同志奉命出使叙利亚写此赠行一九五六年秋十月朱光” 。

1956年4月陈志方奉调北京前全家在广州越秀公园留影纪念。
从此我们全家结束了广州的生活,我们随父母前往北京。

父亲虽然离开了他辛勤奉献的广州,然而广州并没有忘记父亲,几十年后于1995年4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全国市长培训中心[1994]10号文件关于出版《中国市长大辞典》通知精神,搜集广州市历届正副市长资料,给母亲来函请审阅修改父亲的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