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报告社会上急于先睹为快的大众,以尽报人的天职。 ——张九皋
(青年时期的张九皋)
第一节 心坚是报狂
1906年对于19岁的九皋来说是最幸运的一年,是他从事报人生活正式开始的一年。同时他由学徒开始过渡到小店员,这时母亲也来信告诉他已经给他订婚了,岳家是永安村人,距离九皋母亲家的郭村仅三里路。岳父王树棠在芜湖长街井儿巷上首元和廉货店执批发,不久岳父从南乡回到芜湖,叫九皋到他的店里去,谈了两次话,对九皋印象很好。这个岳父的女儿王萃瑛成为九皋先生创办报纸的忠实伴侣。
此时的中国,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这年《新朔望》(半月刊)创刊,其宗旨“改良社会,增进 学识,代表舆论”。各地的维新人士纷纷出来办报企图通过这个阵地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向社会呼吁。
当时有长江通商巨埠之称的芜湖,也就毫不例外地接受了各种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其中最早出现了由安庆陈独秀在芜湖长街科学图书社发行的《安徽俗话报》。又首先出现了维新人士吴少齐先生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商务日报》,地址在石桥港浙江会馆,主笔为江都名士樊循园,编辑为张丹斧(后来张恨水戏称为通红的老头子)。但是寿命很短,仅仅一年就停刊。无为人王鹤天及毕租其印刷机在陡门巷(国货路)办《鸠江日报》其寿命更短。以后赵誉船所办的《讽报》、李士林所办的《直言报》,都是从这部印刷机的滚筒上吐出来的。这些报纸都反映了维新人士的激进思想。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黄色报纸刊物,如《芜湖日报》和《风月谭》其对象读者都是迎春坊、锦绣坊、清和坊和美仁里的可怜虫妓女。
这年十月底的一天,九皋先生看到上海新出一家《南方日报》,他鼓足了勇气化名张鸣皋通了三封信,这是他第二次尝试,这次居然成功了!一周后《南方日报》来了回信,聘任九皋为驻芜湖访员(即今日的报纸的通讯员)每月薪金六圆,九皋兴奋极了,这比他在恒益药店做小店员每月薪金铜钱八百文要高出五六倍,从此九皋专心致志开始从事新闻事业,什么绘画、弹琴一股脑抛到九霄云外。过了一个月《南方日报》汇来六圆钱,他托人带了四圆回家分别给了祖母和母亲,花了一圆钱买了一双时新的红皮底鞋子,走在路上,鞋底发出叽叽咕咕的响声,很是得意,对面的小店员和学徒,向九皋投以羡慕和微妙的眼神。
次年正月初四,九皋的店东李师心源和九皋开始谈判,他说:你很聪明,还是规规矩矩做生意好,不要做包打听,如果你一定要做报馆,那就不能做生意了。九皋毫不犹豫地答复坚决要做报馆,并当即提出辞去店员职务。隔了几天他就离开了参店。一个月后,九皋又做了上海《新闻报》驻芜湖访员。月薪十二圆,兼代分销报纸。在花津桥谈尹耕家里租了一间厢房,将旧皮箱上加了三块木箱板铺上报纸作为写字台,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几个月后,九皋又做了《上海中外日报》驻芜访员,化名张九皋,每月薪金也是十二圆,不过遇到有重要新闻发一条专电另外每条两块酬劳,也兼代销报纸。因此,九皋每天忙着采访新闻,写通讯、发电报,逐渐茶馆戏院、烟馆妓院到处都有他的足迹,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张九皋。当时的采访新闻还是秘密行动,必须如此,才能从侧面得到较好的消息。在这个圈子里,九皋认识了一个维新人物,名叫谭明卿(安徽太平县人)。他是上海申报的驻芜访员,因为同道的关系天天都见面,有时彼此交换新闻,如果发生重要事件彼此又各严守秘密,斗争也很激烈,双方总想将重要新闻超先在上海报纸上登出来,谭明卿比九皋的熟人多,但是他的腿没有九皋快,而且新闻耳、新闻鼻、新闻眼,也比九皋差,所以斗争的结果,九皋总要胜他一筹。这时谭明卿和芜湖的齐月溪、合肥的焦二凤合办了一张小报《风月谭》,专谈风月。
1907年,年已21岁的九皋积极地从事新闻通讯,并一度和汉口《公论报》发生过联系,还想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可是这时他的母亲带信要求他回乡结婚。因为有人传言说他时常出入茶楼妓院,有堕落的可能。所以托媒人催促,早点结婚。就在九皋准备回乡的时候,有一天,他从大戏院看戏回来,时间已经子夜十二点,警察总厅的警员高海亭站在门口迎上来,轻轻地对他说,总办请你去谈话,九皋一听心里已经有数,因为早几天他再上海新闻报上,登了一条新闻,是攻击这位总办的腐化行为,对他很不利。于是九皋跟着高海亭到了警察总厅,形式上不是谈话,而是开庭。九皋承认代新闻报推销报纸不承认代新闻报写通讯。这位法官也提不出证据,因为那时的通信是一件秘密的工作,寄给新闻报的信封上面都是印好的英文,只有路名门牌号,以及曹慎之(上海新闻报纸的编辑)收的字样。那时官厅正患有严重的恐洋症,对洋文的信件是不敢歧视,生怕惹出交涉来,彼此辩论了四五十分钟。最后九皋说可以用承销报纸的关系,写信到报馆请他们以后不再攻击。就此各自下台。后高海亭警员送九皋到马路,回到寓所已经深夜一点半。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九皋在离结婚喜期的前三天才回去。结婚地点就在母亲的家乡南京江宁县东山郭村,借租外祖母的卧房,作为新房,也没有重新布置。更谈不上贺联喜幛,草草成婚。不料过了两天,意外的祸事袭来,九皋过继的三祖母经氏,从溧阳回乡来喝喜酒,在半夜突发疾病知觉全无,口不能言语,天明医治无效,延至午刻逝世,接着又办丧事,三日后出殡安葬,与三祖父荫堂公并穴。短短的一周内办了两件大事,九皋的母亲忙够了,债务账款又欠了许多。到年底九皋才回家还清了欠账。
婚后第二年,九皋的祖父感觉到他的言行,有点离经叛道,要他搬家。九皋在乡里,将家里的事情办完,大年初四回到芜湖。当时的中国处在满清末期,外忧內患,民不聊生,国内有识之士纷纷组织革命团体,指责时弊、抨击专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革命党在各地先后举行了各种起义,孙中山等人策划由黄兴发动的钦州、廉州、上思武装起义、黄明堂等发动河口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在全国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经过几年报人生活锻炼的九皋深切感受到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变革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到来,他和芜湖的维新人士崔尘无、崔松如、谭明卿、赵汉卿、程海鹏等发起组织“体育会”,名为锻炼,实为反清。当时在芜湖海关任职的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陈子范也参加了体育会,陈子范号大楚,是林子超(林森)的同乡、同学(商船学校)同志(同盟会)同事(陈在芜湖海关、林在鸠江海关服务)。他对九皋的影响很大。陈子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中英文均佳,诗书尤绝,但性情怪癖,绝少交际,武昌起义爆发时,他与林子超曾潜至浔阳,运动清政府海军起义反正,厥功至伟。在体育会成立的那天,子范在会上发表的演说极富有革命性和煽动性,他说“我们革命是为着整个民族,尽个人的义务,将来如果假借革命谋取个人权利,那就是造乱!”他自己实践了自己的话,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入九皋的脑海之中。从此后,九皋与子范往来密切。
(革命志士陈子范)
二月,九皋在小戏院后友人吴伯岚家租借一间房子,将妻子王萃瑛从南乡接到芜湖,冬月萃瑛生产,十分困难,幸亏子范的爱人是学习妇产科的动手术,接生下大女儿起名衡钧,萃瑛病了一个多月。而这时九皋又欠下不少店帐和报费,所以在窘迫中熬过了春节。紧接着九皋的新闻事业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1909年,在芜湖有声有色、发行数字最多的《中外日报》被上海道台蔡乃煌用巨金收买,内容也不堪入目,以后就销量一落千丈,很快垮台。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自称姓张的假冒新闻报驻芜访员对李伯行创办的安徽铁路公司的会办孙维雪有所企图。《上海新闻报》以为是九皋,便来信谴责。蒙受不白之冤的九皋感到深受耻辱,非常愤慨。一面复函辩驳,一面将该报的驻芜通讯员的职务一并辞退,以明心迹。九皋的三家通讯员的职务失去了两家,收入大减。由于经济拮据,生活难以维持,只好把妻子萃瑛随岳父母坐民船送回乡下居住。但是他对新闻事业的兴趣却是有增无减。这年安庆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满人恩铭,第二是新军熊成基起义,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就失败了,九皋在《上海舆论时报》、《汉口中西日报》登载得比较详细、最迅速。所以额外得到一点酬劳。而这时他们的体育会组织已经遭到清吏注视,为避免危险不得不自动解散,但是九皋仍然和陈子范不断保持联系。他从子范那里得到了很多的关于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主张。他越发感到要只有通过一张自己创办的报纸,才能把这些道理传播出去。才能点燃革命的烈火。
第二节 庚戊“皖江”
满清末年时期的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个较大的商埠,也是皖南的经济、政治中心,安徽的重镇。芜湖作为安徽唯一的通商口岸,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的侵入,西方一些新的思潮思想也随之进入,自然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些新生事物开办了的电报业务、邮政业务,扩大了芜湖与外界的联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技的成果如机器工业、电力照明开始起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芜湖出现了不同科举的新式的学校教育。由皖南道刘树屏创办的“皖江中学”的新式学校,后改为省立五中,成为芜湖乃至安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还有芜关学堂、徽州公学等学校,女子学校政法学堂等。而最具革命色彩的是安徽公学,这所学校的前身设立在湖南长沙安徽旅湘公学,由安徽桐城人李光炯和无为人卢仲农创办。因为多有著名革命党人任教,并经常秘密聚会,后被清朝当局所监视,鉴于如此的政治环境,他们决定迁址到比较宽松的安徽芜湖,并更名安徽公学,也为安徽引进了革命火种,安徽公学所聘教习皆国内著名最著名的人士,如刘师培、苏曼殊、陶焕章、陈独秀、柏文蔚等、谢无量,有光复会、同盟会员,安徽公学特有的爱国民主的传统学风,吸引了不少青年。与此同时,陆续出现许多近代报刊:《安徽俗话报》、《商务日报》、《中江日报》……等,有的是商业报纸,有的知识分子利用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传播启蒙知识的工具,最显著的是《安徽俗话报》等。
青年九皋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芜湖地方绅士谭明卿商量如何按照自己愿望创办报纸,一个符合时代进步的反映民众愿望的报纸。此时,维新人物谭明卿与齐月溪、焦二凤所办的黄色小报《风月谭》早已停刊,谭齐二人又与沈二和合办《芜湖新报》,张炼生任编辑,内容比较《风月谭》稍微进了一步,但是黄色气氛还是很浓厚,青年九皋常常对他们大发议论,希望他们能改善,办成一张进步的报纸,但是芜湖才子齐月溪听了只管摇摇头,并给九皋起了一个诨号叫:“神经病”。然而,他们《芜湖新报》寿命更短,不久就垮了台。
(上图为谭明卿)
1910年过了夏令,时局发生变化,芜湖民众中对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各种民主新思潮如潮水涌入芜湖,在九皋的一再劝说和鼓动下,谭明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九皋的建议开始表示完全赞同,并商量共同创办一张进步的报纸,报刊起名为《皖江日报》。九皋异常兴奋,开始全力帮助筹备,自备印刷。九皋身体力行,专程到上海添配铅字、买印刷机器材料,又顺道南京,邀请两江师范任国文教授的桐城潘怒菴兄担任主笔,九皋担任总编。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筹备,一切就绪,于农历十一月二十日(阳历12月21日)创刊,成为安徽历史最久唯一的大报。《皖江日报》初期报名系手写魏碑体,自右向左排列,下注有英文AnHwei Gazette(安徽官报),外围以粗大花边。报眉上方标明日期和“广告第一张第一版”字样。报名下注“计售大洋二分”,大小为4开4版。谭明卿任社长,张九皋任总编,聘请桐城人潘怒庵任主笔,日出报纸一张。[[1] 参见《芜湖市志·报刊志》编写领导小组编《芜湖报刊志》,1986:11.][1]
报纸在青年九皋的激进的办报思想下,极具革命性,并将矛头直接针对当时满清王朝,对其腐败现象进行讽刺和抨击,同盟会陈子范烈士所撰写的论文最多,同时还有副刊小品文字。陈烈士纯粹尽义务,不收一文稿费。这是一个清末专制时代,但是很矛盾的很,居然也是言论自由的黄金时代。在芜湖这个并不大的商业城市,却出现了很多的小报,竟然一时成为了安徽省的文化舆论中心。在众多的小报中,皖江日报以其尖锐的笔端触及了满清的腐朽要害,以提倡新思潮、反对旧文化为宗旨,下设评论、小说、诗歌、戏剧、通讯等小栏目,一方面大力提倡白话文,公开声明不再刊登旧体诗文,全力抨击所谓的“庙堂文学”;另一方面,它还注重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主张婚姻自由,批评封建礼教,倡导新风俗,“社会各阶层人士及青年(最多是学生)争相订阅,风行一时”。其革命性立即吸引了芜湖市民的注意,脱颖而出。
很快这张报纸立即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报纸销售量与日俱增,报纸的业务也随之逐渐发展,报社上下忙忙碌碌,充满朝气。1911年因为陈子范由芜湖海关调到上海海关服务,不能继续写稿,潘怒菴也离开报社他就,所以报社特邀湘人黄怀沙君写论文,又添了寿州人李警众任主笔,江苏宜兴人邹秋士兄编副刊,又有太平人王伯琴兄出任助理总编辑。
第三节 辛亥露锋芒
这年夏季又出现水灾,起初报社还和洪水搏斗,坐着木盆采访新闻,报社内搭起跳板,照常工作,后来水势日涨,排字房机器水深过膝,迫不得已,只好暂行停刊。九皋除看书看报外,又学会了划盆撑船,一天夜半明月皎洁,万籁无声,九皋和一工友划盆深入陶塘田田荷叶的中间,采取莲子,随采随吃,饱啖而归,是九皋有生以来,第一次美妙的乐境。大有張于湖“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表里倶澄澈”那种意境。
不久水势逐渐退去,报纸复刊。等到洪水退尽十几天后,也就是阳历10月10日的晚上,酒鬼邹秋士刚巧在他的同乡家里饮酒,直到深夜还没有散,另一个同乡在电报局工作,这时值夜班回来,立刻向大家报告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今天晚上武昌新军起义,已经占领武昌,鄂督瑞澄逃登楚豫兵舰。他说,这是汉局向向沪局通报时,透露出来的消息。吃的醉醺醺的邹秋士,得到这个消息兴奋若狂,舞着手杖回到报社,跳进编辑室,报告新闻,说他在交通机关得到可靠的消息,武昌革命党起义占据了武昌城,正渡江向汉口、汉阳进军,此时已经拂晓,顿时编辑室骚动起来,报社这些年青人早已经对满清腐败黑暗统治极其仇恨不满,长期被压抑的情绪,一下被点燃起来,大家都发了狂热,呼叫!九皋更是激动不已,当即将已经上机的报版头条插入这个好消息,不过因为情况还不甚了解,所以措辞含浑,只说武昌方面有剧烈的枪炮声不断传来,向市民披露武昌动态。同时,九皋召开编辑记者会议分任工作,一部分到各方面刺探消息,一部分到江边守候下水轮船,向汉口旅客访问,九皋一夜也没有睡,上午七时光景,到了下水轮船访问的记者首先回到报社,带来很多消息,并且搞到一张武昌革命党临时出版的《大汉报》,九皋立刻根据这些材料编发了芜湖第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号外》,这时报社内外人头挤挤,形成一股人潮,蜂拥而入抢购《号外》,此情此景,使九皋终身难忘,感到人心向背、感受到了民众的力量。随着武昌起义的第二、三天,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就更多了!尤其是从下水江轮旅客中访问所得的消息,以及汉口出版的报纸,可据以详细的报道。皖江日报将采访的消息,随时写成大字报,张贴在大门墙上,继续编印《号外》散发,最多时一天发行三次,消息比较上海报纸还要快两三天,所以每天报社内外守候的群众,川流不息,热烈情况和上海的望平街一样。(这条街是上海报社的集中地)。
还有许多劳动群众和卖报的,自发组织自发的集合起来,预定报纸和《号外》,他们分别乘坐小轮或者步行前往芜湖周围各城镇叫卖,此往彼来,不绝于道,籍以满足群众先睹为快的热望。皖江日报发行的数量,不断增长,印刷方面缘由的设备以及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不久就从上海购来对开新印刷机一架,和一些急需的器材。那时,皖江日报的编辑、印刷,发行三部分工作人员,紧张而忘我地劳动情景,简直非语言所能形容,很多负责人员,因为没有人替换休息,往往连续工作三、五个昼夜。九皋夜间又要编报,将近有六七天时间,几乎没有睡过一刻钟,精神极其兴奋,除忙写代编以外,又时时跑到排字房机器房,帮助工友们加快动作,他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报告社会上急于先睹为快的大众,以尽报人的天职。所以社会大众对于报纸的认识,报人的观感,从此改变过来形成了精神的食粮。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遍了芜湖这个古城,芜湖许多进步人士和团体立即积极行动起来,九皋和吴伯岚、李辛白、巡访营教练潘春山等自发互相联系,暗中商讨响应。他们一方面联络秘密的帮会组织,另一方面计划策动芜湖东乡万春圩佃农,但是他们没有武器,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组织和训练。困难亦很大。不能应付目前急迫的事件,权衡之下,最便利的办法是策动原有的清军巡访营起义。这时进步人士方面最大的缺点就是各自为谋,群龙无首,为了尽快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得力的人出面组织,因此大家都推荐吴伯岚前往汉口联系。不久吴从汉口回到芜湖偕来无为人吴振黄(安徽陆军小学学生)。据传吴振黄持有鄂军都督黎元洪排他光复芜湖的委任状。之后留日陆军学生刘醒吾也来到芜湖,吴伯岚的父亲吴幼卿系芜关小吏参与机密,代为筹划,极有条理。
正在当时在芜湖的满清最高文官为皖南道兼芜关监督赵上达,最高武官为芜采营参将兼皖南巡防营统领李葆聆。其次就是芜湖县知县朱绣封,芜湖巡警总办丁翰年,赵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和皖巡朱家宝的电示,召集他们开会决定分段巡查,每晚在湖南会馆会哨一次,以备不虞。之后在芜湖起义前二天晚上,接到皖巡朱家宝安庆来电宣布独立的通电,他们如释重负,赵上达尤其高兴,立即召集李、朱两人商议,并彻夜守候安庆省方续电,不料接到安庆来电,朱家宝已经越强逃跑,赵上达一时慌了手脚,只好等掌握兵权的李葆聆表态。这时皖北方面的阚兰溪,来到芜湖劝说李秘密准备宣布起义,以免坐失时机,后悔莫及。李开始畏首畏尾,尚犹豫,当得到朱家宝逃走消息时,其意始决。但是迟走一步,非但各方面联系准备来不及了,而且所部巡防营也很难控制。吴振环和刘醒吾探得李葆聆决定宣布起义,为夺取权力遂决定先发制人,提前于农历九月十九日午刻起义,并进袭警务公所所内空无一人,当即占领未遇抵抗,同时街头也发现臂膀缠着白布的巡逻队伍,贴出了芜湖军政府吴振黄的起义布告。各街市商店均自动地挂出光复的旗帜。军分政府排出人员到长街湖南会馆收缴皖南道以及芜关监督的印信。其他衙署和“裕皖”、“裕宁”两管钱局,安徽、江苏两个米捐局的印信均在同时分别收缴。而李葆聆亦于午后实行独立,有阚兰溪等率队先到了芜湖县衙署收缴印信,双方对峙形态,到此时完全公开,随时随地有发生冲突的可能。芜湖特派员从中调停无果,发急电给同盟会安徽巨子吴旸谷“巡营反对,芜事棘,非以公声威亲临不可。”请他来芜湖解决这个危机。他次日赶到,芜警学商各界召开大会迎之,吴乃登台劝告,反复十数百言,闻者感动,遂定义,对立危机就此过去。吴旸谷因安庆方面局势混乱,会后即匆匆赶往安庆。当日晚上,芜湖地方各界人士会同吴振黄、刘醒吾的代表二十余人到芜采营与李葆聆作最后商谈,并邀请李子亲戚程素渠参加,从中斡旋,此时双方依然剑拔弩张,直延至十一时左右,在许李以“芜关监督”的肥缺为交换条件下,李葆聆终于决定放弃军政,取消独立,接受地方各界提出的和平条件。
从武昌起义到芜湖举起“还我山河”的旗帜,组织成军政分府光复时间恰巧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清官吏“首鼠两端”,而进步人士则是“群龙无首” 。但是最终让芜湖人民庆幸的事情,就是推翻满清专制王朝在芜湖的统治的过程中,未流一滴血。[①芜湖档案馆:《芜湖:辛亥革命100年》 芜湖光复记 张九皋
革命党人载占领的警察厅(即现在的中山纪念堂旧址),组织了芜湖军政分府,晚间九皋和谭明卿、李警众同进军政分府,参加会议。推举吴振黄为分政府司令,刘醒悟为军师司令部部长,潘春山为宪兵司令,吴幼卿之子吴伯岚、陈慕南等均参加这次会议,一直进行到午夜一时许,李警众因为是军人出身,还有许多军政要事需要讨论,九皋和谭明卿回到报社。经过数天的不眠之夜九皋的身体也不能继续支撑了,芜湖的光复还在纷乱之中,也无从下笔,报社的邹秋士也不知去向,只有九皋一个人也无法编辑一张报纸,时间太仓促决定临时停刊一、二天,九皋安心独自进入梦乡,且听明天分解。
11月10日上午,芜湖军政分府人员已经确定出来。推举吴振黄为分府司令,刘醒吾为军师司令部部长,齐月溪为分府秘书长,朱绣封为行政厅厅长,刘芳州为司法厅厅长,谢泽同为教育厅厅长,陶玉堂为财政部部长,赵应和为外交部长,李葆聆为芜湖关监督,吴伯岚、陈慕南等均在分府任职。韦师洛、马春霆、李警众、李小池、柏孟坚、宋介眉等均在军师司令部任参谋、秘书、副官等职。
第三天报纸复刊,九皋的兴奋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军政分府的成立后整个局势的变化,并未达到九皋和当时对革命抱有满腔热情激进青年的理想,没有实现民众的愿望,而且之后的结局也仅仅是革命党人和反动势力妥协实现的。
这时,九皋夫人翠瑛带了大女儿衡钧从南京乡下来到芜湖先住报社间隔壁何昌楼上,后迁小营盘后面平房与张久恒同住生了一女。有一天半夜被小偷挖开壁洞进房,将一些衣服和翠瑛积蓄的几块老本洋完全偷去。翠瑛伤心极了,一块本洋的米可以吃三个月,一块本洋的材可烧小半年,生活已经是非常节俭了。
新政权成立后进行了一次大镇压,对异己和嫌疑分子即冠以汉奸的罪名,一律加以逮捕,最初逮捕的将近二百多名有时把人杀了还将尸体钉在电线杆上示众,被株连的人许多都是“莫须有”的罪状,一度人心惶惶、引起群众不满。军府司令吴振黄穿着最好的呢军服、戴着金边军帽,批着黄缎阔大带,骑着肥壮的大白马,时常招摇过市,以表威武。
辛亥革命在芜湖就这样草草地完成了,但是毕竟给芜湖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民国元年,首先在芜湖活动的政党为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在芜湖设有支部,办有机关报,如《安徽民报》、《安徽日报》,军政界人士加入国民党的人数也很多。其他政党共和党和社会党也开始公开活动。李辛白脱离了军政府民政部长后,即与于逊成创刊《共和日报》,该报的寿命也只有半年左右,随着政局的变化和经济无法维持宣告停刊。这一年政党活动的目的,就是选举芜湖地方国会第一届众议院议员。选举以后共和党的支部也就无形趋于消灭。社会党领袖皖南旌德县人江亢虎,从上海来芜宣传、演讲,同时建立了社会党支部。芜湖有几个东北乡的青年学生,也参加了社会党,并创办机关报《讽报》。主编为赵誉船,日出一张。驻芜军旅长龚振鹏派出连长韩居武秘密逮捕了青年学生,宣称搜到保皇党“海龙会”四方大印,并立即处决。芜湖民众对此案件非常怀疑,但是都敢怒不敢言。之后芜湖体育会副会长太平人士王艺轩,在芜湖集合同志组织“农业促进会”其宗旨是与乡区农民联系灌输农业新知识,改良种植办法,以共同增强生产,这个组织还办了《农业日报》从事宣传,日出一小张以同族王伯勤任编辑,当时在皖江日报担任各县通讯版编辑,所以《农民日报》在皖江印刷部代印。发行约有五个月左右,终因经济无法支持而停刊。但是王艺轩力图促进农业的思想和活动,他依然到处奔走努力宣传。军阀倪嗣冲统治安徽后,王艺轩因事前往安庆,竟然被倪嗣冲的特务机关以“乱党”的罪名逮捕,后虽经过他夫人奔走得救保释,但终因被严刑拷打而内伤严重不治而亡。这两件事件都是官僚和顽固封建地主势力互相勾结迫害对敢于反对封建制度、侵害他们利益的青年和进步人士的结果。这些事件更加重了九皋对辛亥革命的失望,更痛恨旧的封建势力和顽固派的无耻行径。
民国元年,《皖江日报》九皋决定聘任怀宁人郝耕仁任主笔。
郝耕仁是清末秀才,又称郝大癫,因为人忠义、助人而不求回报,思想新颖且勤学不倦,为人狂荡不羁,极爱饮酒赋诗,而且写得一手好魏碑。在沪剪辫参加了东部同盟会,从事革命,1910年他和钱呜呼(怀宁人)在上海协助任天知组织成立了“进化剧团”,他做副团长。进话剧团溯江而上,1911年2月8日,进话剧团先在南京出演话剧《血蓑衣》,第二日和第三日,演出《东亚风云》,第四日和第五日演出《新茶花》在南京共演出三个月,5月进驻芜湖,郝耕仁重视登报宣传,由此九皋和他相识。在中江大戏院演出《恨海》为安徽第一次公演,《恨 海》,剧本就是钱呜呼写的。《恨海》根据清末吴趼人所作章回小说 改编,描写义和团运动前后京官陈词桀一家的遭遇,反映清末社会的 黑暗和中产阶级的没落,同时揭露 了鸦片对国人的毒害。之后又演出《血蓑衣》、《缘外缘》连续一个多月,每晚均告满座,所编新剧均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题材,内容有丰富的革命性和讽刺性,为达到向观众直接宣传革命的目的,演员常常插入大量的即兴演讲,以至于创立了“言论派老生”这种角色类型。①2018年12月22日《安庆晚报》新闻周刊《安庆传奇》皖江日报亦尽力代为宣传,对新剧演出消息及评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郝耕仁对九皋给予的支持,甚为感激。他们之间往来密切,谈吐十分投机,对满清腐败和革命之事,诸多事件思想一致,从而产生了感情。
这时芜湖当地警察厅“疑进化团之党于革命也,因下令禁止”。任天知利用其日本籍身份,要求日本驻芜湖领事出面干预。芜湖警察厅厅长丁幼兰 “深恐牵动外交,遂撤消禁令,任其上演如故”。在芜湖演了一个月,进化团还是被查封,骨干成员郝耕仁、钱呜呼、汪优游、陈镜花、王勾身、肖天呆、顾无为、查天影、陈大悲等遭通缉。
1911 年 6 月,芜湖发大水,许多道路被淹,进化团辗转来到安庆。当局不许其演出,并逐驱出境。他们来到九江,遭到同样的命运。16日,进化团转到汉口,直到 7 月中旬,才演了几场。当时发生 “川路风潮”,钱呜呼等人立即编写《川路血》鼓动革命。汉口地方官认为进化团的演出是“鼓吹革命,摇动人心”,上报请求镇压。清廷大臣瑞方与鄂督瑞徵下令逮捕进化团成员,幸亏该团有人事先得到消息,大家急忙跑到租界躲避,然后乔装成商人、平民等乘轮船返回上海。郝耕仁在九江下船避难,因头上没有“满清大辫子”,他只得由陆路回到乡间,在石牌老家躲避。以后虽然下了通缉令,但是没有一个人被捕。①2018年12月22日《安庆晚报》新闻周刊《安庆传奇》两个多月后,爆发武昌起义,联军进攻南京,郝耕仁得到消息即刻启程从石牌去上海,,加入范鸿仙所组织的北伐铁血军。南北议和后,对时局失望,他从上海回老家怀宁,路经芜湖,访友叙旧。
谭明卿和张九皋聘他为《皖江日报》主笔,他欣然答应。他毕竟是清末秀才,且毕业于日本宏文师范,善诗文,有新思想,完全能够胜任。老友相逢,又在一起办报,九皋心情自然非常愉快,有了郝耕仁做主笔,皖江日报更加增添了活力,更加有声有色。郝耕仁在芜湖结交了一大批进步人士,从此,报纸的文采更加丰饶,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更为浓厚。
芜湖各党派团纷纷出台,常有摩擦。有一天,《皖江日报》上刊登了一篇论文,批评江亢虎的社会党,芜湖社会党表示了不满,先在他们的机关报《讽报》上一阵反攻,又集合党员用武力打皖江报,工人们守护着排字房机器房,并将社会党人逐退到大门以外,相持很久,警察奉命袖手旁观,惟有新组织起来的商团团员闻讯立即自动组织,整队前来支援,九皋也是商团的中坚分子,所以得到消息,来得很快,社会党看到力量不敌,也就散去,没有演成流血惨案,经过来人调解和平了结。事件发生之后,在这个时局动荡、军阀割据的年代,九皋深感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来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想法得到商界朋友的一支赞同,他先与同乡张敬之、王善之、戴文波、魏斌丞、张德基、陈澍之,唐诚之、谈尹耕组成江宁旅芜同乡会。之后又与商界青年张裕卿、揭慎五、风吉庭、唐诚之、谈尹耕等组成商团。推举陆廷桢,姜少庭为正副团长,发起人都做了团员,将近200多人,纯粹是等于义务警察。一旦有事时,自己起来保护自己,一个工商店员阶级人民的组织。相当上海万国商团性质。
1912年的芜湖形势依然动荡不定,安徽都督孙少候从南京来芜,着手统一军政工作,到芜湖后首先改编芜军,委任刘醒吾为皖军第三旅旅长,郑西平、傅家珍仍然任第三旅第一、二团团长。这时军政府人员已经星散,名存实亡。所有行政事宜,均由新委任的芜湖县长和警察厅长负责。同时淮上光复军东征先遣队王占一部,亦从寿州赶来芜湖,迎接孙少候都督。孙少候有王部担任保卫,开往大通,改编黎宗岳部。孰料黎宗岳部竟拒绝改编,表示反抗,双方由此发生冲突,战斗结果,王部因武器太差不支东退,继而前往安庆,令省军沿江东下,向大通进军。另电芜军刘醒吾旅令傅家珍团进驻铜陵一带,包围夹击黎部。黎宗岳自知不敌即带亲信悄然离开大通。所有一股携械逃入山区,其余由省军改编。故令傅部仍然驻铜陵,预防逃兵窜扰。孰料傅部竟然借口欠饷,突然叛变,大肆抢掠地方人民财产,芜军刘醒吾勃然大怒,当即帅郑西平团西上,以最敏捷的包围傅家珍部,将叛军缴械,逮捕了团长傅家珍以及为首叛变的官兵十余人,解回芜湖。随又将傅家珍解送安庆,听候处置。其余首要均在芜湖处决。傅在安庆经过军法审判,亦处死刑。旅长刘醒吾为此引咎辞职。
之后皖军都督由柏烈武继任,派出军务处胡配庚来芜将芜军核实整编,缩成两个营不仅军政府取消,而且旅团长等名称亦不复存在。两个营经过整编后并入陆军第十五师孙品骖部,仍然驻芜湖。十五师师部设在芜湖,部队在芜湖驻扎一部分其余的分驻合肥、寿县、正阳关等地。由前清巡访营蜕变而来的芜军两个营,虽然经过整编而军风军纪的败坏,依然故我。一日晚,籍口欠军饷,突然哗变。拥至长街繁华地区,抢劫商店抢完就从河南岸逃入山区,商民损失很大,事后追捕叛兵,分别严惩。这次欠军饷也是原因之一。孙品骖受此影响,不久下台。所部十五师又缩编为安徽陆军第二旅。由合肥人龚振鹏担任旅长。他曾任范鸿仙部铁血军旅长。旅部亦设在芜湖,仍然驻两个营。
1912年10月23日,被迫辞退临时大总统、让位给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孙中山来皖旅行,视察了芜湖。中山先生在芜湖大舞台举办的欢迎大会上报告了南北议和,避免战争的情况,还讲了本人辞退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的经过。他说,这是旨在求得全国军政的统一,好在建设方面去尽最大努力……。这次参加会议的人很多,教育界参加的更多,有李光炯所办的安徽公学以及官办的皖江中学学校的学生,都是整队来的。大会闭幕后,当天下午在孙品骖的陪同下前往去东西梁山视察炮台,晚上去广东会馆,出席旅芜同乡会的欢迎晚宴。晚宴前后赶来很多青年要求谒见中山先生并申请入党。这是芜湖国民党支部吸收青年党员为数最多的一次。宴会结束,孙品骖等陪同孙中山先生回兵舰休息,该兵舰随即溯江上驶。皖军都督柏烈武接到芜湖电报,乘安丰舰迎接至安庆下游。①张九皋:芜湖光复记芜湖档案馆《芜湖:辛亥革命100年》
孙中山在芜湖的讲话给芜湖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鼓舞了民众对革命的信心和期望。
第四节 独立创工商
1913年皖江日报的业务蒸蒸日上,到了夏季时局突变,全国各地纷纷独立。赣宁也独立了,芜湖龚振鹏起而响应,本来反对袁世凯的,社会秩序不会发生问题,但是龚振鹏驾驭不了部下,在芜湖的驻军在街头听说这个人是北方来的奸细,马上即可开刀,几乎失去理智,弄得人人自危。局面失控异常混乱。龚振鹏部在芜湖究竟杀了多少人,没有统计。有一天他的部下在洋码头对着一队巡逻的商团,突然开了一排枪,商团没有还击,枪械也被缴去,所幸没有伤亡,第二天说是误会,又发还了缴去的枪械。过了不久龚振鹏部离开芜湖,北方倪嗣冲军进入安徽,鲍贵卿部到了芜湖,商界组织商团又被勒令解散。
为避免遭到九皋和谭明卿,先后跑到上海,郝耕仁支持了几天,他看苗头不对,也溜回石牌老家,报纸只好休刊。后来,郝耕仁也去了上海,相助韩愎炎在沪组织秘密反袁团体,同时前往的还有有伏龙、胡抱一、季硕夫、张东野、张恨水等,他们都是韩的干部,张恨水由此认识了郝耕仁,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年,在上海海关任职的陈子范,获悉宋教仁被刺后,陈子范得知袁世凯有称帝野心,乃秘制炸弹,剪除袁逆之羽翼,第一次秘密炸死了袁世凯在上海的死党徐宝山(老虎),第二次准备挖汉书装炸弹,不幸制弹不慎,炸弹突然爆炸殉难。当时在上海各大报纸都有详细报道。陈子范又是南社社员,柳亚子代刊遗集,大半文字都是九皋和邹秋士提供。
局势稍安定,九皋和谭明卿回到了芜湖,报纸照常复刊。九皋对组织起来的商团无端遭到打击解散的消息,非常气愤,经过了解,探听到商团被解散的原因,原来是商会里的顽固分子的一种阴谋。立即写了一篇短评对顽固派开炮,进行了严厉痛斥!深夜拼版看完大样,九皋才回家。第二天一看报纸这篇短评,已经被谭明卿抽去。九皋登时大发雷霆,立即提出辞职,谭明卿避而不见面,隔了一天九皋就搬到留春园居住,与皖江报完全脱离关系。江宁旅芜同乡会的全体同乡和商团同志对九皋给予了支持,并表示赞助九皋筹备组织《工商日报》。九皋决定独自创办能自己做主的报纸。作为谭明卿此时有他的打算,他自己在长街开设有“玉林堂”笔店与商会头目人物有密切的交往,善于处世,四方均会应酬,对九皋这样的文章显然要得罪商会的大佬。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更不希望失去和他一起创办皖江报的九皋,处于两难境地,也只好躲避。
1914年,血气方刚的28岁青年九皋,对商会的封建顽固派早就非常不满,他们欺行霸市与军阀勾结维护其封建官僚利益,盘剥人民行为深恶痛绝。九皋说到做到,在亲友的援助下,立即筹集资本前往上海购得四开印刷机一部,以及少许铅字材料准备出版。这时袁世凯也准备做皇帝,颁布了“报律”,钳制舆论。出报要先缴一笔巨额保证金。九皋购办印刷器材已经非常费力了。哪里还有余资预交保证金呢?不过“报律”中有一条,专载商业行情以及有关实业的论说可以免缴。九皋就根据专登商业行情等。向警厂呈请批准出版,但是商会中顽固分子与谭明卿则在暗中竭力阻扰。警厂左右为难,就想出了一个滑稽办法,在批示中说:“即是专载工商行情文字的工商报,应该要工会和商会认可。”九皋只好这样办,工会对于九皋的请求立时函复认可,并表示拥护。商会则采取拖推躲避的方法,不论直接间接去催都是张三推李四、李四推张三,今天回后天,后天又回外后天,到了没有办法到了没有办法再拖的时候,就干脆来一个躲避不见面的办法。九皋成天在他们做好的圈套中间,左弯右弯的饶着。
九皋离开皖江报后,报纸上错误连篇,弄得不成模样。这时,谭明卿托了许多朋友找九皋进行劝解,请他不要再搞,要求九皋再回皖江日报工作.。九皋思来想去,皖江日报是他一手创成,实在也不忍心看着这样倒下去!其次这种恶劣的环境只有退一步等机待时,接受友人的劝解,再回皖江报社工作,将所有器材租赁给了谭明卿的族侄谭邦杰安在马路对面开的工商印刷所,又重新把家搬到报社附近一家洗衣店楼上,这时商会的顽固派和谭明卿才算心定神安。
九皋婚后妻子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因为三代都是单传,都盼望早生儿子,九皋的母亲郭氏求子心切,老人虔诚信仰佛教,整天都在祷告早生贵子,将二女儿起名叫代弟子,意思就是下一胎生个儿子,代个弟弟来,老人早烧香晚拜佛,一次老人在梦中梦见已故老太太左手牵着一个小男孩,胸口围着一块红布兜兜,笑眯眯对祖母说,我送你一个孙子给你!老人醒来后喜不自禁,连忙在家中供奉观的世音菩萨前祷告不已。果然九皋的妻子1914年(阴历十二月初十)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衡武。应验了老人梦。九皋妻子为以后继续能生男孩,给衡武其乳名“小连生”,可是之后连续生了七个女儿,夭折了两个,一个送给了江北乡下人,还一个送入育婴堂,除大女儿、二女儿外,只留下三个女儿。儿子衡武的出生,给九皋带来了快乐,心情也感到非常愉快,全家都洋溢着一种喜庆,多少让他暂时丢下了不少烦恼。
1915年皖江日报在九皋重新整顿、严格把关之下,编辑发行工作都恢复了正常,然而九皋仍然没有放弃独立创办《工商日报》的念头。机会终于来了,江苏韩紫石(国钧)先生到安徽做巡按使(等于以后的省长主席),九皋得知这一消息,心想这一机会决不能放过。就以老乡的关系,写了一篇冗长的呈文,他坦白说明自己要求创办报纸被阻碍的经过,立即邮寄往安庆。此事没有任何人知道。大概过了一个星期,韩先生的批文就寄回来了。大意说:“只要遵照报律,无须工商两会认可,仰再呈该管警察厂可也。”九皋立时写了一个呈文到警厂,第三天就批准并送来一张保护的告示。九皋十分兴奋并将批示告诉了谭明卿,并非常诚恳地表示,工商报今后对于皖江报绝无任何妨碍。还是和以往一样照常在为皖江报工作,其次因受报律的限制,对于商会顽固分子也不会采取攻击态度,大家尽可放心,不必顾虑,再产生误会。
九皋在继续承担皖江日报总编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开始着手筹备出版,筹备工作很简单。先接受了工商印刷所,九皋将全家都搬进去住,让妻子萃瑛担任庶务及炊事。九皋自己担任全版的“采、编、写、校”请了两位青年的工友,九皋有时候也帮他们排印,另外还找了一个洗衣店的工友张云亭,做发行卷报,一切准备就绪。总计男女五个人,就于阳历十月二十日编出了一张芜湖《工商日报创刊号》。版面要比四开报纸还要大一些。因为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白报纸价钱很贵,只好用土皮纸印刷,效果也很好很清楚。从此工商日报开始出现在芜湖市的街头上,进入了芜湖市民的视线。
九皋的爱人王翠瑛一生勤俭耐劳,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在九皋先生有时间就教她认认字,在九皋日夜为报纸辛劳,她带着儿女,除做家务事外,还做一些针线活,编网巾,这是那个时期妇女梳头用的套网,有挑担货郎子摇着拨浪鼓收购,通过点点滴滴来为九皋办报攥集资金,她省吃俭用,积蓄铜板货币用肥皂木箱,一箱一箱存在床底下。工商报创办初期,王翠瑛前前后后忙个不停,有时候在营业部洽谈业务,有时候她那一双半大的小脚,搬着印刷版装上机器,用脚踩四开平板印刷机,常常忙到通宵。在翠瑛的精神感动下。九皋鼓足自己
九皋的理想实现了,他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对自己所走过的路和付出的努力不无感慨,并作《报人行》诗一首,可以说是对他创办工商日报的一个阶段的总结。
“精穷小记者,心坚是报狂,庚戊《皖江》出,辛亥露锋芒,采访兼拼板,编校漏夜忙,口讲犹弄笔,人讥嫁衣裳,歧见争蜗角,拂袖叹羊亡。友好起相助,独立创《工商》,走沪购机字,虽简亦堂皇,中途遭挫折,数月意彷徨,奋斗拍魔障,提倡感贤良,癸丑初筹备,乙卯始发行,卷报依木柜,写稿据皮箱,有纸糊墙缺,无油凿壁光,解渴茶如水,充饥米带糠,耐劳身转健,欲淡气能刚,勤俭基层固,审慎心乃康,记载求忠正,唯善尚播扬,茫茫四十载,心酸味尽尝,一幕独角剧,社长到茶房,或问此为谁?鸣臯鹤影张。”
1916年九皋到了而立之年,工商日报在去年年底,约亏损百余元,当发刊之初,九皋就做了预算,每月共需要七十二元,这是全家全报社的总预算。九皋将自己在皖江报社的收入十二元,和上海方面通讯费六元用来弥补,又借了几十元的债。今年一开年业务逐渐开始好转,可以勉强支撑下去。对于眼前的困难,九皋沉着应对,信心十足,另外有商界的广大店员朋友支持,也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为了今后拓展报社的业务着想,九皋将报社迁移到陡门巷,房屋宽大,是三间门面两进,都是三层楼。第三进为小平房三间,足够报社发展的需要。这年到年底结算只亏二百余元,易于弥补。这一年下来的工商日报的业务逐步发展情况,九皋就愈加自信了。因为报纸还限于专载商业行情,有着一段时间的报人经历、具有新闻敏感的九皋,认为这样的限制终究会改变的。九皋开始增加新的编辑和记者,编辑部请了一个徽州黟县人汪履丞,他是店员出身担任过上海新闻报驻芜通信,采访能力很强。在印刷部添了两个学徒一个是许善源(后来发展成为工商日报的总编辑),九皋个人的劳动比较轻松了一点。九皋每天在下午六七点钟先将工商报编好,看过大样。即到皖江日报必须搞到子夜以后,看过大样才回工商报,工作是十二分的紧张。很少有一刻钟的闲空,工商报是每逢星期休刊一天,这天可以休息半天,处理个人私事。
袁世凯称帝为洪宪皇帝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多方势力讨伐袁世凯。3月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在全国的愤怒的声讨之中于6月6日忧郁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