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抗日英雄五烈士中的烈士郑生三的亲孙子郑文超等兄弟四人,带着郑生三烈士的曾孙,从河南省桐柏县驱车500余公里,前往安徽省巢湖市童集村上北份组松树岗新四军五烈士墓祭拜,在爷爷郑生三烈士墓前,摆上了郑文超的奶奶刘桂芝、父亲郑建周的遗像,四代后人千里寻至亲,五代亲人梦牵魂绕终相聚。 这段红色历史来龙去脉感人至深。
一、烈士忠骨埋异乡
1938年冬,高敬亭将军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与驻扎在安徽烔炀河的日伪军在花集进行激战,新四军五位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任新四军巢湖支队政委方茂初,通知上北份村民将五烈士遗体就地安葬。这就是巢湖市童集村松树岗抗战五烈士墓的由来。村里老人回忆,五烈士遗体运到时候,当地老乡们担忧伪保长、汉奸通风报信,不敢大张旗鼓安葬,就用芦席裹起来,用黄土掩埋了。
重修五烈士墓碑的发起人、当地村民代表童欢说,几十年来,安徽当地百姓一直在寻找五位烈士的亲人,因当时交通信息欠发达等,回应杳无音信。当地村民多次通过媒体希望早日找到抗战五烈士的亲属和后人,让他们实现祭奠英烈亲人的愿望。这五位抗日烈士有四位是河南省藉人士。抗战五英烈是:班长郑生三,来自河南桐柏;班长张天庚,来自河南确山;班长平文启,来自河南卫辉;战士吕友德,来自河南泌阳;战士汪良奇,来自安徽桐城,五烈士所属部队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三营。
2019年8月,安徽当地乡亲在网上发布寻找抗日五烈士亲人的信息。
几十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童集村的百姓在寻找烈士后人音信的同时,始终没忘记英勇献身的抗日烈士们,他们按照巢湖农村的习俗,年年清明、冬至、大年三十,村民上坟从烈士墓前经过时,都要对先烈进行祭奠,当地村民对五烈士有深厚的感情,看作自己的亲人。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2019年清明节前,上北份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由童欢牵头按照当地风俗,筹款修缮了五烈士墓,重新树立了墓碑,撰写了墓志铭和对联。当地政府把五烈士墓作为庙岗乡的红色景点,建成了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等参观瞻仰,祭拜缅怀先烈,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红色基因。
二、桐柏英雄征战路
郑生三,原名郑承申,1909年7月生于英雄之乡桐柏县安棚镇刘新店村,少年时期虽贫穷,但受祖训耕读传家影响,断断续续在本村学校读过书,略有一些文化。青年时期家有几亩薄地,常年辛勤耕作,还能养家糊口。他的堂弟郑承志在外上学期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1935年在北平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游行,后弃学从戎,回到家乡参加革命。
1936年在主力红军长征北上,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革命根据地,桐柏山处于白色恐怖笼罩时期,郑生三在堂弟郑承志鼓舞中,1936年初参加了鄂豫边省委红军游击队,离开家时仅仅给妻子留下一句话:“我跟王老汉闹革命去了”。王老汉就是鄂豫边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王国华同志。年轻的郑生三,辞别身体病弱的妻子及刚满四岁的独生儿子参加了红军,献身星火燎原闹革命,再也没回过家。
郑生三和红军战友们转战于鄂豫边区的桐柏、泌阳、确山、信阳、唐河等地游击敌人,打击民愤大的地霸劣绅。他参加了平氏庙会夺枪、智取蔡冲寨、铲除邓庄铺、贾楼等顽固据点等战斗。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战,1937年10月,鄂豫边省委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团长周骏呜,团政委王国华。10月27日独立团发动“竹沟武装暴动”,歼灭了盘踞此地国民党一个联保主任、四个保长和一个镇长一举解放了竹沟镇,创建了以竹沟镇、邓庄镇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郑生三随该团成为竹沟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
在历任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仝中玉、王国华前赴后继的指挥战斗中,卾豫边桐柏山开创了中国南方八省第十五块红色游击区,且距延安最近,因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毅然决定,将刘少奇任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建立在桐柏山竹沟。
不几天,有上千名土匪自恃人多势众,到桐柏确山交界处扎营扰害群众,独立团决定突袭。周骏鸣指挥各村庄的抗日自卫队连夜抢占山头,郑生三连所在独立团单刀直入,突然向土匪司令部袭击,打垮了土匪,缴获80多匹马和不少枪支,打岀了独立团威风,桐柏山各股土匪震惊。 独立团在彭雪枫将军帮助下,乘胜收编了地方农民武装段永祥、安可祥八百余名人马,编入八团三营。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局面展开后,1938年1月,独立团在确山县竹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队,团长周骏鸣,郑生三编入八团三营九连任班长。
三、誓师东征抗敌冠
1938年2月,郑生三所在八团移驻信阳县邢集,清除匪患,进行整训。部队开展了以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为主的正规军事训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以抗日战争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调配干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经过整训,尽管物质条件仍是极端困难,郑生三所在八团艰苦奋斗精神乐观。
1938年3月8日,八团在邢集举行誓师大会。郑生三等指战员跟团长周骏鸣在大会上庄重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子子孙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肃清,誓不罢休!”
随即,郑生三班长随八团1300多人马,在周骏鸣率领下,从邢集出发,满腔热血开赴安徽抗日战场,沿淮南铁路等地与日伪军顽强交战。
当时,八团装备差,许多战士没有统一的军装,有些还穿着草鞋;枪支奇缺,更别提机关枪了,不少战士手拿肩扛的是大刀、长矛;子弹十分有限,子弹带里塞了不少用秸秆做的假子弹,用以迷惑敌人。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郑生三和战友们士气高昂,他们高唱《大刀进行曲》勇敢抗战。
他们团在安徽霍山与七团、九团胜利会师后,八团奉令东进皖中,先后抵达安徽无为、庐江、桐城、舒城城区,打击汉奸、土匪武装,恢复敌后社会秩序,发动群众。1938年初夏,他们攻占庐江县城。6月,在舒(城)桐(城)公路的大关、小关之间伏击日军连战连捷,歼日军50余名,俘日军1名,缴获了敌人一批又一批精锐武器。
1938年8月,八团乘胜挺进皖东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击日军,消灭“维持会”等汉奸武装,发动和组织群众,为开辟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做了奠基工作。在夺取大量日伪武装基础上,同年11月,八团成立重机枪连,特务连、通信连和侦察连,合编为警卫营。全团先后在巢县夏阁、炯汤河等地袭扰、伏击日军,毙伤日军20余人。在这两次战斗中,连长褚学忠、班长郑生三、小战士赵银等英勇牺牲,周骏鸣团长为失去这些勇敢战友很伤心。
四、四代子孙寻亲人
抗战英雄郑生三烈士的独生儿子郑建周,历任桐柏老区县固县公社武装部长,毛集镇党委副书记,育有四儿两女。遵守慈母刘桂芝的殷切嘱托,解放后,郑建周一直在寻找父亲郑生三的下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桐柏县民政局确认了郑生三壮烈牺牲在安徽抗日战场上的消息。
郑建周老同志到处打听父亲郑生三牺牲的具体地址,郑建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利用外出审干工作的机遇,到全国多地寻找父亲的战友了解讯息,终于找到了一同参加红军的郑生三的堂弟郑承志,郑承志参加红军后改名郑绍宁,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任国营618厂、北京市冶金局、石景山钢铁厂负责人,是享受部级待遇老红军,这才得知父亲参加革命直至牺牲的一些经历,但叔父郑绍宁不知道父亲详细牺牲地址。郑建周心头涌动新的希望,寻找烈士父亲郑生三的夙愿更加心切。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按照父亲郑生三生前战友回忆,多次到安徽淮南寻找埋葬地点无果。退休后郑老书记又到武汉找舅父,因舅父当年跟他父亲一同参加鄂豫边省委红军,但老红军舅父己逝世,郑建周老书记积劳成疾,退休后1997 年去世,临终前,还嘱长子郑文超等儿孙,务必找到老爷子郑生三的下落。
抗战英烈郑生三的长孙郑文超遵父嘱愿,和兄弟姊妹子女等,一直在寻找爷爷曾爷爷郑生三的具体安葬地,郑文超多次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战斗过的地方寻找,他近十几年,又一直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在央视‘等着您’寻人栏目也登记有寻找内容。在2015 年10 月,他们还到了庙岗乡军高村大叶七烈士墓,经考证不是,与童集村上北份组擦肩而过,真是牵挂殷切苦苦寻觅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