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陈虎,1950年生人,是我校第十二届校友。高级编辑,资深电视人、撰稿人。曾任北京电视台国际节目中心和科教节目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著有《解放日记》《长征日记》《长征后记》(西路军日记)《日记西安事变》《北京百年往事》《长征长征》等书10余部。
向李老师致少先队敬礼
有一年春节,接到一个好朋友的节日祝福微信,我就用一句歇后语的前半句“老秀才卖包子”给他回了一个微信。朋友不解其意,问我啥意思。我说:“依然依然。就是同样也祝福你。”朋友愿闻其详。我告诉他:老秀才穷得靠卖包子维生,但放不下文人的架子吆喝,只好附和卖包子人的叫卖声接茬喊:“依然依然”。意思就是我也是卖包子的。这句歇后语是从小学班主任老师李默语文课的“加餐”中学到的。李老师每次给我们上语文课时,除了教材内容之外,还会有“加餐”。即在黑板的一边,工整地写下一句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日三省吾身”等格言、歇后语、诗句讲给我们听。每一句都是经过他精心挑选的。关于包子的歇后语很多,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等。但李老师挑的这句即富有情节又有哲理。

李默老师
让学生们占有大量词汇并能熟记会用,这是李老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加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让每个学生建立文学笔记也是为此目的。文学笔记就相当一本自制的文学词典,用一个笔记本将词汇按种类分页建档。例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格言;排比句、比喻句等。看书时,遇到好的词汇就分门别类地抄写在相应的档页里。日积月累,一本丰富的文学辞典就建成了。用时信手摘来,十分方便。我积累最多的是成语,在日后的写作中用的也最多。
如果说词汇是砖,文章是房,把房子盖漂亮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任务。李老师用日记、作文、大作文来磨练我们写文章的基本功。日记可视作盖小房,把事情说明白,用词得当、语句通顺就好。作文算作盖楼房,就要有整体构思和语法修辞的基本要求了。升六年级前,5千字的作文也让我们尝试过。是对我们语文水平掌握程度的全面考查。李老师不辞辛苦,对每一个同学的每一篇日记、作文都亲自检查修改并写有评语。我清楚记得小说《苦菜花》有一段关于天气的描写非常美,我就把它整段挪在我的作文里用。李老师批语“天气的描写太长了。”的确在长篇小说里这么用没问题,放在作文里就喧宾夺主了。同样的问题即使在电视台编辑身上也会发生,认为哪个镜头都好,都不肯割舍,结果适得其反。
李老师不仅教学好,教育孩子也很有一套。他穿着规矩,做派硬朗,学生们一见到他就有三分敬畏。如同语文上的“加餐”,他在学生业余生活上每天也有一份“加餐”。他每天早上都换上一身运动装,起床铃声一响,准时来到宿舍门口,10分钟内集合好30个男生,开始晨练跑步。无冬历夏,亲力亲为,从不间断。我曾在当时写的日记中描述“朝辞宿舍去锻炼,千米大道一气还,树上鸟鸣啼不住,健儿已过后假山。”这份“加餐”不仅是对学生体质的锻炼,更是对他们毅力、性格的磨练。
李老师教育有方并身先垂范,折服了所有的学生。因此,李老师说的话大家都听,人人努力争做三好学生,班风自然变好。我们每个同学都为有这样一个班主任老师感到骄傲。
我是带着李老师送给我的两个“大礼”考上中学,走向社会。一是在小学奠定的扎实的语文基础让我终身受用。到了社会笔耕也一直未停,不断实践,不断提高,2000年始进入写作高峰。到现在20年间撰写了《长征日记》《解放日记》近10部书,300多万字。建立了自己用日记体写史的风格。喝水不忘打井人, 随李老师的名字李默,我取“陈默”作为我的笔名。这个相同的“默”字,表示我对老师永远的感激和尊敬。
另一个是长跑。从育英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努力坚持。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机关,只要有条件就跑。后来因病不能跑步了,我就游泳;不能游泳了,我就走步;走长了不行,就每次少走点,多走几次。反正要运动,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李老师今年89岁高龄了,仍旧坚持活动。腰板还是那么直,脑子还是那么清楚,精神还是那么矍铄。仍旧是学生我的表率和楷模。

陈虎(一排左1)和同学们与李默老师(一排右1)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