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育英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源自于抗日战爭时期的延安和解放战爭时期的西柏坡。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这个学校并没有享受一些学校择优录取的优先政策。招生一直只是按周边居民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规定。因而录取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个别残疾、智障的学生入学。这些困难首先使这个学校在与各校竞爭中,有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其码是从起跑线上就先天落后于其它学校。但是育英学校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学校。学校领导克服各种困难,长期狠抓师生的全面管理工作,狠抓各级教师教学的改进、提高。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责任心。学校的毕业生年复一年的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近几年平均成绩已达到北京和海淀区模范学校的行列。弥补了学校起步招生的先天不足。这份成绩检验了一个学校真正的、全面的教育能力。最近中央发出了教师轮岗和双减学生压力,相信育英学校能在贯彻中央新的精神下,做出創新、会做得更好!迎接新的胜利!
“不忘初心勇担当,立德树人育英才”北京市育英学校2021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举行。该校党委书记、校长于会祥在致辞中表示,在教师节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他和老师们分享两点感受: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有平民情怀,关爱每一个孩子;作为教师“两耳要闻窗外事,跳出教育看教育”,关注社会发展,把科技、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重要成果,及时转化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志趣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京城教育圈”获授权和圈友分享于校长的教师节致辞。
各位同仁,上午好: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学校党委、校务会衷心感谢每一位教职工为了学校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祝大家节日快乐!
育英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业务优良的教职工队伍;特别是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为广大青年教师做出了表率。
在教师节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谈两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教育工作者要有平民情怀,关爱每一个孩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几千年来教育的宝典,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原则。1917年8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离美回国,在回国的船上,他和同学们一起畅谈理想,他豪迈地说:“我的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张圣华先生曾说到“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陶行知是最具平民情怀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大家。
从我们育英学校建校之初、从中直机关育英学校至今,很多中央领导人都曾是我校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不搞特殊化”。在这方面,毛泽东、张闻天都堪称典范。时至今天,我们老校友李讷的两个孙辈都在我校就读,李讷对学校提的唯一要求就是从分班到日常学习生活,不能有任何特殊照顾,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我想这就是“平民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坛和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新风,走平民路线、抒平民情怀、展平民风格,让广大老百姓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也为广大干部克服和纠正身上的官僚主义习气,立了标杆、 作了示范。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其中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要尊重劳动者,尤其要尊重最基层的劳动者。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我们的学生拥有“平民情怀”是我们的责任。在目前的“双减”背景下,我们重提教育者的“平民情怀”,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两耳要闻窗外事”。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及作用就愈发凸现。因此,教育既要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告诉学生要“珍惜校园生活的美好,追寻属于未来的自己”,也正为此,这些年来,我们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是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的学校,是学生“唯一的母校”,把学校办好,我们责无旁贷;从大处说,我们是为未来的社会在“培养人”、“准备人”,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准备人”。因此,我们“两耳要闻窗外事,跳出教育看教育”,关注社会发展,把科技、军事、经济等领域方面的重要成果,及时转化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志趣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