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延安五老”身上的优良作风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秦立海
浏览次数:
2025-05-03 08:06:4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延安五老”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和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革命老人的尊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延安五老”之所以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正如毛泽东所言,主要不是因为人老可贵,而是因为精神可贵。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

  坚定不移、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

  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延安五老”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并在个人思想认识上经历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正是这种双重转变,使“延安五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特别执着和坚定,并为此奋斗终身、矢志不渝,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1921年入党的林伯渠曾多次提到,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吴玉章就是“这样的人”,他曾结合个人经历回忆,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使其感觉到旧民主主义道路走不通,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后于1925年春入党。50岁的徐特立更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这与当时不少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下脱党、退党甚至叛党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坚定不移、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是“延安五老”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推求后作出的郑重选择,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人民至上、勤政为民的公仆本色

  “延安五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做“人民的勤务员”为荣。延安时期,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强调:“我们各级政权的负责人员,都是广大人民的勤务员,不是高居在上的官僚。”为了解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林伯渠经常拄着拐杖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走家串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为群众心目中和蔼可亲的“林老头”。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教育子女将来“能做个好的人民勤务员”。他称自己做的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并表示“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董必武也对群众说:“我是当勤务员的,人民的勤务员嘛”,并对家人讲,做行政工作并不是做官,假使参加革命而以解决个人利益为目的,那是绝对错误的。吴玉章不但自己一生勤政为民,而且特别叮嘱担任县长的侄子要“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随时注意人民疾苦,使人民各得其所”。由此可见,“甘为民仆耻为官”是“延安五老”一生的生动写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

  “延安五老”无论是在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是全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范。抗战时期,董必武长期在国统区做统战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惨景。董必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许浪费一张纸,一把牙刷、一条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才更换”,甚至曾为六角钱的伙食费对不上账而作检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的林伯渠“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艰苦朴素的形象跃然纸上。大生产运动期间,林伯渠带头开荒种地,并制定了个人生产节约计划。谢觉哉1937年到兰州做统战工作时买了一双皮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接待外宾,才买第二双皮鞋。谢觉哉担任内务部长时,有人提出建办公大楼,他却认为房子只要不塌、不漏就可以住人,维修一下就可以了。“延安五老”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全党学习的楷模。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

  延安时期,林伯渠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工作十分繁忙,但边区政府开会,他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签到。有一次,办公厅党支部开会没有通知他,他却自我检讨并提出“不要取消我参加党日活动的资格”,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党员,没有什么特殊可讲。董必武不但严于律己、尽职尽责,而且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为此,他曾写“通函”告诉求其办事的亲友,不应通过领导干部个人关系办私事,因为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对于徐特立,毛泽东曾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补助费,当即将钱退回,并让秘书回信解释道:“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笔补助费了。”1958年吴玉章回到家乡蔡家堰,看到当地教育依然落后,就将自己的旧宅捐赠给当地政府办了一所师范学校。吴玉章还严格要求家人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为是干部后代就骄傲自满”。由此可见,“延安五老”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令人肃然起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清风正气歌丨清清白白“红管家”
·下一篇:无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延安五老的初心之路(组图)
·“延安五老”的崇高风范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喜迎“十九大”(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庆祝王定国老妈妈105岁华诞(组图)
·谢飞讲述不忘初心中的我的父亲(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领导出席复兴之路绘画作品展开幕式(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等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组图)
·谢觉哉之子谢飘讲述不忘初心中的我的父亲(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等携手推进“不忘初心 德领天下”主题展(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践行“不忘初心”(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延安五老”身上的优良作风
抗战时期党的“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
清风正气歌丨清清白白“红管家”
120名革命后代到苏区南雄追寻先辈红色足迹(
肖锋:120名革命后代到苏区南雄追寻先辈红色
特稿:120名革命后代到苏区南雄追寻先辈红色
党的领导确保青年运动正确向前发展——重温
华中鲁艺:一支抗战文艺尖兵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古冶区在劳动公园举行
郭松民:“跪”与“不跪”辨析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