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这般,熊向晖成了胡宗南的亲信助手。除处理文电和日常事务外,他还有一项被胡认为别人不能代替的工作———为他起草讲话稿。胡经常到他主办的军政院校和所属部队作“精神讲话”。熊向晖起草的稿子短而精,豪言壮语多,最合他的口味。
打退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其时,胡宗南已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副长官部设在西安南郊的俗称小雁塔的荐福寺。1943年2月,驻兰州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以绝密件向胡宗南及该战区所属驻宁夏的马鸿逵、驻青海的马步芳,下达经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奸区作战计划》,指令有关部队“于现地掩蔽,作攻势防御”,俟机“转取攻势”时,“先迅速收复囊形地带”,进而“收复陕北地区”。胡宗南按此计划部署了兵力。
1943年5月2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公开宣布《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5月26日,中共中央发表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蒋介石密电胡宗南称,确悉奸党连年整风,内争激烈,共产国际解散对奸党是沉重打击;命你趁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行动绝对保密,为此,对共产国际解散不公开置评。
胡宗南于6月初到三原、耀县视察部队,6月18日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内定由第三十八集团军迅速攻占囊形地带后,协同第三十七集团军攻占陕北地区。
熊向晖及时将上述情况告知了我党在西安的情报工作负责人王石坚。 7月4日,朱德明电胡宗南,内称:“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途,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收到这份电报,熊向晖立即送给了胡宗南。胡看了两遍,又让熊向晖念了一遍。胡宗南皱起眉头,说:是谁泄的密?
熊向晖已有思想准备,不改常态地说,“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是委座亲自掌握的绝密行动,胡先生也只让西安有关人员和参战部队师长以上将领知道,绝不会“道路纷传”。一定有人泄密,透露给了共产党。不查清楚,不好向委座交代。
胡宗南问:“你看怎么查?” 熊向晖说,请胡先生指定专人,将西安和参战部队知道这一机密的人,包括我在内,列出名单,秘密审查。表面上若无其事,不要打草惊蛇,免得泄密的人畏罪逃跑。从现在起,不要让涉嫌的人参与机密,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一仗打不打,防止再泄露给共产党。胡宗南要熊向晖把他下面的特务头子刘大军找了来,要他密查此事。
当晚,胡宗南召集参谋长等有关人员开会讨论这一仗打不打的问题。有人主张照打,理由是:委座对共党的研判完全正确,不应坐失良机,加之陕北兵力空虚,正规部队只有三五九旅一个旅,连年开荒,已失战力。出动5个军,可迅速歼敌,完成任务。有人则主张暂缓,理由是:陕北之敌不可轻视;朱德的电报使事机败露,如日军闻讯,乘机渡河,难以收拾;现可按兵不动,听候委座指示。
胡宗南作结论,说:不能坐待指示,应为委座分忧劳,我们要主动提建议。委座原定闪击、偷袭已不可能,如仍按原计划进行,不但日军可能乘隙渡河,而且定会受到盟邦责难。委座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盟邦对国军期望很高,国军长期未打胜仗,共党早就宣传国军不抗日,只有他们抗日。此时进军陕北,将给共党口实,损害委座声誉,美国还可能转而支持共党。我们只能停止行动,恢复原态势。他让参谋长据此起草给蒋介石的电报,送他核发。他核发时,还参照熊向晖的意见,作了些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