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浓雾中的茫茫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草丛中河沟交错,积水成洼,遍地是稀泥烂草,一股腐臭的气息四处弥漫。想起前两次过草地,向守志简直是不堪回首。当目睹着一个又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时,他痛苦万分。
好在这一次是沿着上一次的路线行进,多少有点轻车熟路,这或多或少也给了一直笼罩在阴影中的向守志一点安慰。向老说:“草地中的天气关非常难过。白天还是烈日当空,晒得人皮焦肉灼,夜间往往狂风大作,时而卷来冰雹,冻得人嘴唇发紫。”
已经走了10多天了,本就不多的青稞早已吃完,沿途的野菜也被前面部队吃光。一天一夜没吃一粒米的向守志身上还背着3位伤员的行李。
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凭前两次的经验,向守志知道,又有战友陷入了沼泽地。
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向守志突然来了个百米冲刺,全然不顾陷下去的可能。他看见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战友在泥潭中痛苦地挣扎。
“别动!”向守志大声喊道。向守志用脚试探出一块较硬的草块,然后探出身子,又一次把右手上的那支“救命竹棍”伸向了那位战友。
轻轻地,慢慢地,向守志均匀地把所剩不多的力气输送到竹棍上,然后再缓慢地传递给那位战友。1厘米、2厘米、3厘米……半个小时之后,向守志终于把这位战友给救了上来。
向老自豪地说:“我可是草地救人的高手啊!草地救人,不能像雪山那样使用猛力,而应该是站得远一点,轻轻地把竹棍伸出去,然后使用巧力,千万不能用蛮力,否则不但救不了战友,很有可能把自己也给拉下去。”
三过草地,向守志又救了十几位战友。向老说:“四方面军长征,大部分干部战士手中都有一支竹棍。这支竹棍不但救了自己,还救了战友,可了不得啊!”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向守志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
向守志回忆:“小金川岸边,我所在的红9军全体官兵穿戴整齐,像参加阅兵式一样,站在道路两边。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率中央机关人员出现时,我们一边喊口号:‘欢迎中央红军老大哥!’‘庆祝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一边鼓掌高唱着‘万岁!万岁!我们来会合……’的欢庆会师歌曲。”
向守志说:“过去,我们在部队基层,虽然知道中央红军和朱、毛的美名,但从没有亲眼见过他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穿着灰色棉大衣,身材高大,满头黑发被微风吹动,面带微笑,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中央红军的队伍走近了,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中央红军队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威风凛凛,兵强马壮。他们由于长途跋涉和艰苦转战,衣衫破旧,服装不一,有的穿的还是缴获国民党军的灰军装,只是帽子上没有青天白日徽,不少人还拄着树枝当拐杖。队伍里有几顶红军的八角帽,比四方面军的军帽要小得多。武器装备与我们四方面军也相差悬殊。”向守志回忆。
走出草地那天,向守志吃得最痛快的一顿饭是“锅盔”。这是当地的一种面饼,烙得特别大,赛过锅盖,故当地人称锅盔。“这种饼足有四五斤重,厚厚的,又像是一面白底上饰着金黄色纹路的盾牌,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大家拿起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么香喷喷,仿佛是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经过千难万险的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会师那天,向守志热泪盈眶。“朱总司令等总部首长带领我们入城时,这个小小的县城沸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