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危秀英,1910年生,江西省瑞金叶坪乡乌泥塘人。6岁时被卖至兴国县高兴圩做童养媳。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是中央红军中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
到达陕北后,又于1937年奉命回江西,出任吉安中心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38年5月至赣南油山地区任赣粤边特委常委兼妇女部长,在极为艰险的环境下坚持游击战争。
后调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继又转战南北,先后任中共吉南地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吉林省委妇委会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妇委会书记,全国妇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华南农垦总局副局长,江西省政协常委等职。
上世纪50年代初,首先发现江西余江血吸虫病情严重并报急的,正是这位当时的江西省女联主任。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将它写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毛泽东在见到这个提案的当天,提笔批了“送瘟神”三个字。此后,余江迎来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新天地。
采写时间:2004年5月
记者采访危秀英的那天,南昌大雨如注。叩开房门,记者看到,躺在病榻上的危秀英,睡得恬静安详。她已经病了很久了。
事实上,她本人已不能接受采访。
坐在老人用了十几年的竹凳上,在她那个简洁得近乎简陋的家里,她的女儿危敏向我们讲述了母亲漫长人生征途上的一个个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本文中的引语,均出自危敏转述或危秀英本人的回忆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