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2周年纪念日。“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川军决定出川抗战。在台儿庄战役滕县保卫战中,邹汝祥的父亲邹绍孟以身殉国。7日,邹汝祥将搜集到的与父亲一起浴血奋战的2160名英烈名单以及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影印件捐献给建川博物馆。
父亡儿子生 家书鞭策他
在滕县保卫战中,原川军124师参谋长邹绍孟不幸阵亡。两个月后,他的遗腹子邹汝祥出生。1984年,民政部批准邹绍孟为革命烈士。
邹汝祥捐赠的家书是时任124师参谋长邹绍孟于1938年3月11日夜写给长子邹汝宁的,这封“训子家书”邮寄到达成都时加盖的邮戳日期为3月15日,几天后送到了乐山五通桥邹绍孟的岳父手里。而此时滕县城破,守城将士全部成仁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自小到大,母亲便用丈夫从前线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教育邹汝祥。 “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所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盛竞争心,不可一味贪玩,不温功课,以致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愤。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
邹汝祥说,1938年4月17日的成都《新新新闻》刊出了这封家书的全文,家书的影印件还登上了当时国内唯一的画报《良友》的扉页,由于家书原件在“文革”中焚毁,现存家书为老照片和高仿真复制件。
瘫痪妻尽孝 数地访名单
邹汝祥说,父亲死后没有墓碑,他一直未能尽到祭扫的孝道,这是这辈子最大的心病。去年,年满70岁的邹汝祥将祭扫父亲的愿望告诉家人,得到了家人的赞同,瘫痪的妻子坐着轮椅陪邹汝祥去滕县看到了父亲的雕塑,邹汝祥产生了寻找更多参战将士名字的想法。
邹汝祥先后两次前往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又辗转在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绵阳市档案馆、三台县档案馆等查询。“目前查找到了2160名将士的名单,但接下来还会继续搜寻,预计9月奔赴台湾搜寻。”
捐了掏积蓄 英烈昭后人
在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川军死守滕县雕塑”前,邹汝祥亲自将2160名英烈的名单以及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影印件捐献给建川博物馆。它们将被永久存放在川军抗战馆内。邹汝祥还有一个夙愿:在滕州市新建的烈士陵园内建立一面滕县保卫战英烈纪念墙,复制一座川军出川雕塑,搬到英烈墙附近去。邹汝祥说,他咨询过雕塑专家,预计耗资上百万元,他决定拿出毕生积蓄50万元,希望资金缺口通过英烈的家属和社会募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