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岳西县温泉镇的普通小山村———资福村———同时走出了两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一位是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另一位就是国民党抗日将领刘有道。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我走进了位于温泉镇资福村黄泥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冲,四面群山环绕,中间梯田层层,绿野田畴正中的刘老屋为刘有道出生的地方。根据史书记载和其家属后代介绍,刘有道190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曾参与王步文等领导的安徽省会声援五四运动和“六二学潮”等青年学生运动。1926年8月,刘有道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7月,学习期满归来,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进入国民革命军第5师供职,先后担任上尉营副、连长、少校团副、师部少校参谋及少校营长等职。1939年10月,调任36军96师286团任上校团长。1940年1月,他奉命率领286团参加桂南昆仑关抗击日寇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并肩作战,歼灭日军一个旅。但他的部队也伤亡惨重,副团长温忠实阵亡。由于抗日有功,他曾获国民政府嘉奖,荣获甲种一等奖章1枚。
1942年1月,根据中、苏、美、英等26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决定,刘有道随杜聿明部队赴缅甸对侵缅日军作战。不料日军截断我后方交通,刘有道此时已升任少将指挥官兼286团团长,奉卫立煌命令,在缅甸吉同岗阻击日军10天。刘有道率领部下3000多人,与一万多日军鏖战8天半。日军动用飞机大炮、装甲车攻击,军情十分危急,刘有道却泰然自若,在战壕里高唱京剧,鼓舞士气,以稳军心。直到弹尽粮绝,伤亡过半,刘有道才率余部于午夜突出七层重围,转移途中又遭到日军伏击,刘有道头部和脚部身受两处重伤。回国后,刘有道被鉴定受伤三等,又获国民政府颁发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1枚,奖金5000卢比,负伤恤金400元。1942年10月,在云南昆明晋升为200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5年12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部队进行整编,刘有道获抗战胜利奖金30万元,奉命退役,后闲居南京汤山。1948年冬,刘有道回安庆任皖南师管区副司令,后来迁驻屯溪。1949年4月,解放大军渡江,刘有道率80条船,从浙江钱塘江入海赶往台湾,途中被人民解放军第11军包围。刘有道询问到达何处,随从人员展示军事地图,答道已至浙江龙游县境。此时,刘有道走出船头,抛掉地图、仰天长叹:“完了,天要灭蒋!”于是,刘有道率领全军向解放军缴械投诚。
新中国成立后,刘有道回到家乡斯桥乡(撤区并乡后并入温泉镇)安居乐业,其间在家乡撰写有《民俗志》及冯玉祥、戴安澜将军军事纪略等书稿。1958年,被安排担任安徽省文史馆员,同年,当选为岳西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主席台上,刘有道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名字为句首,撰写对联一副,亲自交与当时台上的县委书记,对联曰:“泽惠人民呼万岁,东升旭日照五洲。”
1978年2月21日,刘有道在家乡斯桥乡资福村病逝,享年77岁。为缅怀这位国民党爱国抗日将领的卓越功绩,当时斯桥乡为刘有道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当我从追忆刘有道的思绪中回味过来时,心情十分激动,在其亲属指引下,我缓步来到安葬刘有道先生的坟前。坟墓坐落在老屋前山岗上,四周是密密的松林,坟墓坐西朝东,正对着公路。墓碑上刻有“刘公国民党少将有道老大人墓”等字样,墓碑两旁还刻有“有机会就要立功立德”、“通道理才可利国利民”的语句。我想,这正是刘有道先生一生为国为民追寻真理、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