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我军浩浩荡荡挺进白马山。 《天下之脊》供图
讲述者 李志顺
60年后,李志顺在白马山上向记者介绍当年的激战
白马山是镇守重庆的东大门。白马山战役是解放重庆最为残酷的一场战斗。1949年11月22日至24日,我军在此与敌激战三天;60年后,记者在武隆寻访到唯一参加过白马山大战的二野老战士,并与他一起重登白马山,采访到了不曾披露过的许多历史细节——
入档理由
1949年11月22日清晨,21岁的李志顺向白马山冲锋时,是二野司令部警卫团先遣营代理排长。李志顺从12岁起给八路军129师驭运物资,1947年参军,任刘邓大军警卫团战士,参加过强渡黄河、汝河、攻打羊山集、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等,进军大西南时,警卫团从各营抽调战士组成打前锋的先遣营,是为二野精锐之一。
李志顺经历了白马山战役全程。当年我军有8万将士攻打白马山,60年后仍留在武隆境内的,只剩李志顺一人。原因很简单,当年参战的11军、12军、47军解放大西南不久,又开赴朝鲜战场,回国后分驻各地。
81岁的老兵李志顺永远记得,有400多个战友将鲜血洒在了白马山。
春天,记者与李老重登白马山。硝烟飘逝60年,唯山花依然烂漫,“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强劲山风,吹不走那些为人民解放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的魂灵。
激战白马山撬开通往重庆的大门
1949年11月21日下午,武隆解放。县城以西的白马山,成为蒋介石拱卫重庆的最后一道大门。白马山,幅员45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800米,其东北面悬崖下是乌江,西南面森林密布,腹部是川湘公路呈“之”字形横贯其中,当地老乡称它有“上18(公里),平18(公里),下18(公里)”之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当我跟随野司先遣营抵达武隆时,11军、12军主力已聚合这儿,准备一举拿下白马山,撬开通往重庆的大门。
在蒋介石的军事部署中,白马山是其“确保大西南,还都重庆”的屏障。11月中旬,蒋介石得知防守川湘的宋希濂部急剧溃败后,非常恼怒,遂让蒋经国持自己的亲笔信到武隆江口镇督战,令宋务必守住白马山。
宋希濂将所有本钱全砸在白马山,投放了第2、第124、第122等4个军,其中战斗力较强的是第2军,总计兵力不下3万人。敌人在白马山紧急布防:沿川湘公路的万家艮设下第一道防线;在朝天望、蓑衣岩、风吹岭、大路垭设下第二道防线;茶园设下第三道防线;九峰山、袁家槽到豹岩设下第四道防线;马颈子到黑大桥设下第五道防线,以阻止我军前进。
同时,蒋介石还急令罗广文第15兵团从南川驰援白马山。
1949年11月22日拂晓,我军以8万兵力发起总攻:二野第11军、12军先后投入6个师18个团,沿公路或抄两侧小路,疾步飞奔白马山;四野141师已先期从土坎强渡乌江,由碑垭直取茶园第三道防线,将守军阵地拦腰“踩断”。
时近严冬,雨雪交加,茫茫山林,荒无人烟,只有枪炮和呐喊声在上下60公里的白马山麓呼啸,我军“以速度胜速度,疲劳胜疲劳”的英雄气概,与守敌拼杀。
是役总计毙敌3000余人,生俘12000余人,缴获汽车200余辆,骡马600匹,各种火炮和枪支弹药无数,并顺势解放了蒲板、车盘、凉水、赵家、土坎、羊角、白马等十余个乡镇,从根本上摧毁了白马山防线,自此川东大门洞开,重庆失去屏障。
光脚冲上山打散敌人一个团
进攻白马山前,我所在先遣营任务是按野司首长命令抢夺敌伪档案。首长说,这些档案对建设新中国、打击敌匪特作用重大,必须有效、完整地抢救出来。因担心敌人销毁它,我们与一线部队一起冲锋,从彭水到武隆,与我们并肩前进的是11军32师94团和95团。
11月20日晨,我们攻进江口镇,敌人放了火,部队停下来将火扑灭,继续向西追赶。没想先一步逃进武隆的敌76师、164师,竟在县城点火。当时县城很小,据老乡讲只有570户人家,我们冲进去时,到处在燃烧,满街是垃圾。我带全排冲进国民党县党部,还好,这里是砖瓦屋,没被烧,档案乱七八糟撒落一地,伪县党部书记杨定方、伪县长胡涛方早已仓皇出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