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给周恩来当警卫
王还寿,山西曲阳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投身革命。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下令驱逐中共驻南京、上海等地的代表,从而挑起了全面内战。周恩来于11月19日乘马歇尔提供的飞机返回延安,因为原来跟随周恩来的警卫员何谦患阑尾炎在南京住院做手术,所以周恩来到延安后,有关部门就给他另外配备警卫员。当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彭德怀都是每人一个警卫排。周恩来坚决不要警卫排。这样,成元功、关兰轩和王还寿成了周恩来的警卫员。
当时中共中央驻枣园。王还寿第一天去上班时,周恩来第一句话就问他:“到这里来帮助我工作,愿意不愿意?”当听到回答“愿意”后,周恩来又问了出身、经历、家庭等一些情况,然后就是交代工作任务。
周恩来对身边工作人员如此亲切随和,这是王还寿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
根据分工,王还寿和关兰轩负责警卫,两人轮班值日,每班一天一夜。成元功主要做周恩来的内勤工作。
王还寿他们见邓颖超工作忙,就主动帮她做点家务活。但邓颖超不让他们做,还很明确、很认真地说:“这不是你们干的,不用你们管。你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警卫工作做好,把恩来照顾好。”她还规定周恩来的内衣、袜子和她自己的衣服都由她自己洗,只让警卫们洗被褥、外衣。即便转战陕北那么紧张的行军途中,周恩来的裤衩、袜子都是他自己动手洗(时邓颖超由成元功陪同已离开陕北去了晋西北),只让王还寿他们帮助晾晒一下。
1947年初,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派飞机轰炸延安。2月,为了防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彭德怀几位首长一起搬到了枣园的后沟,后来又搬到了王家坪。
一个木箱和两个铁皮箱
一个多月后,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就准备撤离延安。撤离前,要进行轻装、精简、清理文件,把一些没用的、可有可无的东西清出来烧掉。王还寿他们给周恩来准备了一个放在马背上的马褡子。马褡子里装有一套被褥、一条毯子、一件床单、两套衣服、两双鞋子。王还寿随身背一个皮包,包里装有周恩来经常使用的放大镜、地图、红蓝铅笔、削笔刀等办公用品,另外王还寿还身挎一个绿色帆布包,里面放着药棉捻子、止血滴鼻药。周恩来的鼻子常会流血,有时开着会正说话间,鼻子就突然流血了,这时王还寿要赶快把药棉捻子沾上药递上去,让他及时止血。
周恩来工作资料较多,王还寿他们在给他准备了一个马褡子后,又给他准备了一个木箱和两个铁皮箱,用来装资料和其他必须要带的东西。周恩来亲笔在这3个箱子上写上他转战陕北时使用的化名:胡必成。木箱现在收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铁皮箱一个已经不见了,另一个征集到了周恩来纪念馆。
两只铁皮箱原是中原军区王树声的部队在河南确山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原来是装饼干用的。中原军区的领导们为了让中央首长分享他们前线胜利的喜悦,就把这两箱饼干送给了周恩来。饼干吃完了,空箱子一直扔在那里。转战陕北时,周恩来要接收各地的情报、战报,也要向各大野战军发出命令、指示,所以收发的文件特别多,王还寿他们就选用上这两只铁皮箱装文件、资料等。为了携带方便,出发前,他们还特意让木工打置了两个木围框,可以用绳子系起来,放在马背上驮着。过沟涉水时,为怕马失前蹄,湿了文件,就改用人挑;下雨时,工作人员就脱下衣服盖在箱子上遮雨。周恩来曾亲自指示警卫部队:“情况危急时,人可以牺牲,也不能让箱子发生意外。”可见箱子里东西的重要性。
1949年9月,韩福裕调到周恩来身边当贴身警卫员。一次学文化时,他把本子放在膝盖上写字,被周恩来看见了,就心疼地说:“成元功,你找个东西给韩福裕,免得他把膝盖当桌子用。”这样,成元功就把这只铁皮箱拿给了韩福裕。韩福裕接过这只铁皮箱时,上边“胡必成”3个字还清清楚楚。后来因为多次擦拭箱子上的锈迹和灰尘,连带着把周恩来亲笔留在箱子上的这一历史上珍贵的化名墨迹也给擦掉了。
撤离王家坪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开始了总攻延安的大轰炸,连续轰炸了整整6天。王还寿他们和首长们呆在防空洞里,比较安全。防空洞里还准备了马灯、凳子、行军床,既可休息,也好办公,很是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