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军队的铁拳面前,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广大人民群众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之中,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永不磨灭的伟大贡献。
大决战前夜
1948年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金风拂面。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小山村更是赏心悦目。此时,中共中央正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中国已经进入了大决战的前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正酝酿着重大决策。
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通过不断地“拉壮丁”,总兵力虽然还保持在365万人左右,但大多数是在被歼后重建或遭受过我军狠狠打击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分布在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共249个旅(师)170万人,分别被人民解放军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大多数只能守备战略要点和主要交通线,战略机动的兵力已捉襟见肘。敌人后方的兵力,战斗力很弱,而且被我游击队所钳制,无法机动。伴随着军事上的失利,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危机愈加严重,国统区经济更是急剧走向全面崩溃。与国民党军队相反,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壮大,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达149万人)。解放区面积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大部分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翻身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得到恢复发展。由于解放区后方稳定,我解放军兵力可以集中用于前线作战,一线机动兵力已经优于国民党军队。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叱咤风云,在九月会议上制定了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用5年左右的时间歼灭敌500个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毛泽东在会上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向全党全军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中央军委根据九月会议精神对全国各野战军发出了指示,要求全军年内歼敌115个旅,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0个旅左右,攻占济南和皖北、苏北、豫东若干大中小城市;中原野战军歼敌14个旅左右,并攻占鄂豫皖三省若干城市。一声令下,各野战军迅速行动,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战场上发起了强大的秋季攻势。随后,毛泽东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敏锐地抓住整个战局变化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把秋季攻势迅速推向就地组织大歼灭战、歼灭敌重兵集团的伟大战略决战。大决战的序幕被迅速拉开。
华野中野陈兵淮海
9月24的泉城济南,暑气渐消,秋意始兴。身为华野代理司令员和代理政治委员的粟裕已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这天,总攻济南的炮声已经响起,济南城即将回到人民的怀抱,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已开始崩溃。此刻,粟裕的目光紧紧地盯住了地图上济南下方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仿佛千军万马在胸中奔腾,渐渐地,一个宏大的战役蓝图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当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和中原局,建议华野主力由鲁南前出苏北,举行淮海战役,打击徐州之敌集团,歼敌或迫敌退守,为将来渡江作战创造条件。第二天,中央军委立即回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兼华野司令员、政治委员)也迅速复电,同意乘胜发起淮海战役,并准备率领中野各部采取分遣作战的方针,分别向豫西及陇海铁路线出击,配合华野作战。
果然不出所料,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地区大量集结兵力,企图利用在徐州交汇的津浦、陇海两条铁路便于机动增援的条件,用重兵堵防的办法,摆起了一条“长蛇阵”,妄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实现巩固江淮、屏障“首都”南京的目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坐镇指挥,集结在徐州周围的敌军集团包括黄伯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4个兵团,4个绥靖区部队,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以及自东北战场撤到蚌埠的两个军和从长江中游增援到浦口的两个军,总兵力近80万之众,而且大多数是蒋军主力和精锐部队,兵种齐全,装备非常精良。而我军可以投入战役的华野、中野两支野战军和华东、中原两军区的部队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总兵力仅约60万人。双方陈兵淮海,大战一触即发。面对敌人在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如何实现夺取徐州、就地歼敌的目标,成为毛泽东、中央军委以及前线指挥员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敌右翼劲旅黄百韬兵团(即国民党军第七兵团)。针对敌军重兵密集、便于机动的特点,要求以一半以上的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从东面和北面威逼徐州,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全力东援。10月22日,中央军委指示中野在攻取郑州后全军迅速东进,与华野紧密配合,孤立徐州。11月上旬,中央军委根据战事变化,决定扩大淮海战役规模,以华野主力攻击黄伯韬兵团,而后以主力转击津浦路;以中野主力迅速攻占徐州以南的战略要地宿县(今宿州),控制徐州至蚌埠之间的铁路线,两军协力,力争歼灭刘峙集团主力于淮河以北,尔后再歼灭其余部于长江以北。为统一指挥,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敌委员会,刘、陈、邓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总前委成立后,中野指挥部驻地安徽省濉溪县林涣镇文昌宫同时成为总前委机关驻地。11月23日,为便于指挥,总前委移驻临涣镇以东7.5公里的小李家村。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两大野战军开始在军事、政治和物质保障等方面进行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作战计划。为全力做好支前和后勤保障工作,安徽、山东、河南、江苏、河北5省有关地区的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动员了大批人力物力,组成了数百万民工的支前大军,在粮食、弹药、被服、医疗、运输、建立兵站粮站以及俘虏的收容管理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充分的准备。
我军在完成了战役的各项准备后,华野、中野报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1月6日晚正式发起了淮海战役。
围歼黄伯韬
11月5日,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赴徐州,召开作战会议,调整兵力部署,确定收缩计划,并规定各部队于次日行动。6日,敌各兵团在空军的掩护下开始行动。徐州“剿总”命令远在海州的四十四军沿陇海线西撤,改归黄伯韬指挥,令黄伯韬兵团在新安镇地区等待四十四军到达后,一起向徐州方向收缩。
6日晚,我两大野战军按照既定部署,向徐州东西两面的敌军逼近并相继发起攻击。华野主力向陇海路东段疾进,主要突击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新安镇、阿湖地区的黄伯韬兵团。人民解放军各部同时行动,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真实目标,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错误判断我军的主力意在攻取徐州,他一方面连续向蒋介石发电告急,一方面慌忙调徐州以东曹八集地区的李弥兵团和徐州以西砀山地区的邱清泉兵团立即向徐州收缩,同时命令已经进至蒙城的孙元良兵团折返徐州,加强防御。
黄伯韬等待四十四军到达后,于7日率六十四、二十五、一OO、四十四军沿陇海线西撤,六十三军担任侧翼掩护。我华野主力8日占领新安镇地区,发现黄伯韬兵团正在向西逃跑,野战军首长立即命令各纵队调转方向,急速前进,追击敌人。同时严令我山东兵团,排除一切困难,立即插向徐州以东之大庙、大许家、曹八集地区,坚决截断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切断其与徐州的联系。主力部队沿陇海铁路南北分为两路,在“活捉黄伯韬,全歼黄兵团”口号的鼓舞下,昼夜兼程,勇猛追击。
山东兵团按预定计划,于8日突破敌人防线,进逼贾汪。恰在此时,我埋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其所属的五十九军全部和七十七军大部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举行战场起义,徐州之敌顿时大乱,徐州北部、东北部的门户洞开。山东兵团乘机迅速穿过起义部队的防区,直插徐州东侧的预定目标。这一突然的变故大出敌人所料,守敌在好似突降天兵的解放军面前顿时乱作一团,山东兵团各部在激战中击败守敌和黄伯韬兵团的先头部队,于11日拂晓占领了曹八集,随后与北进的第十一纵队会合于徐州以东的大庙、候集地区,不仅完全切断了黄伯韬兵团的退路,而且占据了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的有利地形。这时,尾追而至的华野主力乘敌人混乱之际,展开猛烈攻击。至11月11日,黄伯韬兵团的四个军被全部包围、压缩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纵横十余公里的狭窄地区内。担任侧翼掩护任务的敌六十三军被我军包围后于12日拂晓被全歼,军长陈章被击毙。
为配合华野作战,中野主力于11日夜间向津浦线上的战略要地宿县地区开进,发起徐蚌作战。15日晚对宿县发起总攻,16日凌晨占领宿县,全歼守敌1.2万人。至此,中野和华野一部密切配合,控制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100公里铁路,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保障了围歼黄伯韬兵团的作战。
黄伯韬兵团被紧紧包围之后,敌人方才看清了我军的真正意图。蒋介石急令邱清泉、李弥兵团由徐州东援,限于20日与黄伯韬会师;令蚌埠的第六兵团(兵团司令李延年)和第八兵团(兵团司令刘汝明)合力向北增援;严令黄维兵团急速东进参战。
12日开始,徐州东援之敌邱、李兵团,以12个师的强大兵力,在大量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沿陇海铁路及两侧向我军阵地发起疯狂地攻击。担任正面阻援的华野三个纵队,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强大火力。至22日,邱、李兵团连续猛攻10天,伤亡万余人,损失坦克34辆,前进总共不到20公里,眼见黄伯韬兵团在不远处被歼而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