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初冬的省会大雪纷飞,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间,安眠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诺尔曼·白求恩。大雪中,白求恩的雕像、墓地更显得肃穆庄严,让人倍感敬仰的同时好像在静静地诉说着跨越国界的信仰和大爱。
71年前,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他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本报特推出相关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寄托绵长的思念,感悟生命的真谛。
影响——白求恩精神感染了几代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西北侧是白求恩的陵墓、雕像以及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馆内有东西二厅,西厅是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在涞源县孙家庄小庙抢救摩天岭战斗中伤员的照片被放得很大,摆在入口正中间。这张照片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它曾经出现在教科书中。照片上干瘦的白求恩,弯着腰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戴手套,腰间扎个围裙,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小庙外摩天岭战斗炮火连天,小庙内白求恩专心、沉稳。像这样珍贵的照片,纪念馆内珍藏了100多张,还有文献资料和白求恩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办主任田国祥介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医护人员连必要的防护措施都没有,就是在那次手术中,白求恩割破了自己的手指。
展览分为“探索医学、追求真理”、“奔赴前线,抢救伤员”、“转战冀中,救死扶伤”、“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几大部分,记录了烽火岁月中白求恩留下的战斗足迹。
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参观者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一进展厅,最先看到当年白求恩作为加拿大的青年医生在国内生活优越、富足,常会发表一些不太恰当的感慨。可在展厅走一圈下来,看到在信仰的感召下,在对生命的感悟中,年轻医生漂洋过海,投入到贫瘠苦难的异国他乡,投入战争前线,用实际行动献出全部包括生命,参观者的表情在慢慢变化,最后神情就凝重起来了。
田国祥介绍,多年来该馆充分发挥了教育功能,已经成为面向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白求恩精神感染了无数人,医护人员、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国际友人……
闪回——一份遗嘱给世人留下感动
在展览的尾声部分有白求恩的遗嘱,在遗嘱中白求恩惦念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做了细致分配,字句中渗透出满腔热忱和友爱。以下是节选———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绝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一份简单的遗嘱常让参观者唏嘘不已。文献记载,“钢铁将军”聂荣臻看完这份遗嘱曾泪流满面。
解密——56年前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白求恩生前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他身后的故事,特别是陵墓迁建经过以及改造情况也许就鲜为人知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办的研究人员张玉艳,曾专门负责整理这部分文献。
张玉艳介绍,1952年11月6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省民政厅通知将白求恩、柯棣华灵柩一同由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