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浴东山嘴纪念碑
1938年春天,侵华日军占领了整个平北地区后,开始在各乡修据点、盖炮楼、抢粮食,准备长久驻扎。
6月11日清晨,八路军第四纵队奉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赶赴冀东,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他们在郑良武和李钟奇的率领下风餐露宿,一路急行,奔赴冀东。
上午,队伍行进到怀柔西部的沙峪村附近,一连几日的急行军,战士的脸上露出倦怠的神色。李钟奇和郑良武同各小队干部碰头,决定部队在沙浴村休息。
来到沙峪村后,支队战士迅速拿下伪警察所,侦察员又捉到了三个汉奸特务,经过审讯,得知日本华北派遣军坂垣师团教导营的一个中队,正从东南而来,朝着沙峪方向急进。
一听有敌情,机警的战士们忘掉了几天的疲劳,围拢在李钟奇和总队书记郑良武身边。
“同志们,敌人还摸不清我们的情况,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到嘴边的肥肉,不能不吃,大家加紧隐蔽,做好战斗准备”。
铿锵有力的声音,一下子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几天长途行军的疲劳烟消云散。
战士们快速地埋伏在沙浴东山嘴的两山下。11时,日军开始出现,一个、两个、三个,足足有一百二十名。十分钟过后,这一队日军完全进入了我八路军伏击圈。
“打”!李钟奇洪亮的一吼,手中的驳壳枪撂倒一个,一瞬间沙峪的山谷里,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撼着这宁静的小山村,听到枪炮声,沙峪和临近几个村的老百姓也跑来参加了战斗。有的救伤员,有的送弹药,还有几个胆子大的,干脆和战士一起投入了战斗。
一场激烈的鏖战开始了,这清脆的枪声划破了阴暗的天空,这枪声打响了平北人民抗日的第一枪,燃起了平北人民抗日的烽火。
敌人受到突然打击,清醒过来后,立即组织了十几次反扑,战士们越战越勇,子弹越打越少。下午,我军伤亡人员逐渐增多,郑良武也英勇地牺牲了,支队参谋长李钟奇胸部中弹,负了重伤。在危急之下,沙峪村村民杨广瑞带着几个小伙子赶来,用门板把满身是血的李钟奇抬离了战场,送到南冶村进行救护。
在战斗最激烈时,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我军战士有的用石块砸烂敌人的脑袋,有的直到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掐着敌人的喉咙,有3个战士负了重伤后还打死了十几名敌人,最后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多钟,枪声渐稀,但五六十残余之敌仍不投降。此时八路军指挥所组织了一个排的兵力,每人带上十颗手榴弹奔向前沿阵地,在没膝的青纱帐掩护下,很快接近了敌人,指挥员一声令下,冰雹似的手榴弹在敌人群里开花,炸得日军血肉横飞,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快被全部歼灭。
伏击战结束后,据打扫战场统计,歼灭日军120余人,缴获步枪80多支,轻机枪3挺,掷弹筒3个。这群日军完全没想到在四海据点增兵的路上,在沙浴被我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然而,这次歼灭战,由于武器落后,弹药不足,八路军第四纵队八十多名年轻战士永久地长眠在怀柔的青山沃野,他们大部分是久经战斗考验的红军战士。今天他们长眠在沙浴的青山下,殷红的鲜血浇灌了这块土地。
平北第一枪,也打出了怀柔人的英雄气概。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沙峪村和南冶村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支援八路军痛击日本侵略者,有的为战士带路、烧水、送饭;有的主动摘下自家门板,拿出捆柴用的绳子,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上抢救伤员。
70多个春秋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今天当人们驱车路经沙峪东山嘴时,就会看到原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同志题写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碑身高高地耸立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