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苏剑啸1948年10月到贝子庙(锡林浩特)参加重要会议,同年12月8日,在返回察哈尔盟前线的途中,在锡盟阿巴嘎旗沙布日台遭遇土匪包围,激战竟日,为掩护战友突围血洒草原(史称“沙布日台”事件,见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草原丰碑》一书),年仅43岁。他牺牲时任察哈尔盟盟长,是为解放锡察草原而英勇捐躯的五百多位革命烈士中,所任职务最高者之一。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先烈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的崇高精神,为草原解放和发展建立的丰功伟绩,始终是鼓舞草原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
苏剑啸是1945年底根据党的派遣到察哈尔盟开辟革命工作的。从到察盟开始直到牺牲,他的这一段光荣历史,已经基本上被我们所熟知。但其此前的革命经历,由于相关历史资料的匮乏,就我所知,尚远远谈不上详尽。2006年8月,组织上派我到阿拉善盟参加一个会议,这给我提供了一次考证苏剑啸早年历史的难得的机会(此前我已知道苏剑啸曾在阿盟额济纳旗工作过)。我利用在额济纳旗短短几天的时间,收集了苏剑啸当年在该旗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些材料,并就相关问题向当地同志进行了咨询。现将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苏剑啸,蒙古族,原名苏宝谦,蒙古名苏德斯琴,祖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1905年1月29日生于新疆伊犁,后随其父加入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籍。他在兰州读完小学,考入兰州一中,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大学外语系,主修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谋得北平第23中学校务委员的差事,后经一位外籍教授举荐,他担任了中国大学附属中学的英文教师之职。“九一八”事件后,大片国土沦落敌手,对祖国始终怀有赤子之情的苏剑啸再也不能安于一隅了,他决定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之中。但是,自己身为一介书生,到哪里寻找报效国家之路呢?就在此关键时刻,他想到了大学同学、好友周仁山。周仁山是甘肃华亭县人,他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中华革命青年社”,从事进步活动。后来考入北平朝阳大学。在此期间结识了同在北平读书的苏剑啸。苏、周二人的家都在遥远的西部,在北平而言,他们算是乡亲。虽说周仁山比苏剑啸小7岁,但周仁山为人正直,性格开朗,尤其是对时局的见解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深受苏剑啸的信赖,两人性情相投,经常来往。苏剑啸决心舍弃比较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志向,深受周仁山的钦佩。根据苏剑啸的具体情况,周仁山建议他回到家乡开展敌后工作。于是,苏剑啸辞去中大附中的工作,毅然返回额济纳旗。
不忘故里,学成归来的苏剑啸深受家乡各界的欢迎。他广博的才识和朴实的作风,亦受到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图布辛巴雅尔郡王(即图王)的赏识。1934年,苏剑啸向旗王府提出增加地方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建议,受到图王及塔旺嘉布等人士的重视和支持(塔旺嘉布系图王的弟弟。1938年图王病故后,塔旺嘉布继任该旗扎萨克郡王位。此人忠厚善良,深受其部下及百姓爱戴。他于1949年9月通电宣布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1949年9月起至1958年任额济纳旗人民政府主席)。额济纳旗设立草头税征收局,苏剑啸自荐担任局长,向过往商旅收税,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减轻了牧民负担。苏剑啸又从草头税中拨出资金,创办了额济纳旗第一所小学,并任教务长亲自授课。他还从北平聘请了一位姓郝的大夫,为额济纳旗创办了第一个诊疗。
正当苏剑啸为报国救民忘我工作的时候,统治甘肃的军阀马步芳以“非法征税”的罪名,于1935年将苏剑啸逮捕押至酒泉,并“处罚”额济纳旗5000块银元。苏剑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