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历史事实,要如实讲,从而恢复了历史本来的面目。
对于党的历史上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萧克将军也主张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比如,他曾多次讲,对夏曦要正确评价,不能因为他在湘鄂西根据地肃反中犯了严重错误,就将他全都否定,说得一无是处。夏曦是新民学会会员,早期是与毛泽东一起工作的。八七会议后,李维汉调到中央工作,夏接任湖南省委书记,与郭亮、柳直荀等坚持地下斗争是有贡献的。他是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对他说得一无是处,不符合历史事实。
总之,萧克将军提出的“党内要提倡讲真话,党史要提倡讲真党史”,这一原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人物、党的历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军为数不多的“儒将”之一
萧克将军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儒将”,正如海伦·斯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将军爱好书法,对书籍情有独钟,对文学创作也一直很有兴趣。早年为投身革命,寻找党组织,曾帮人铺纸磨墨,卖字为生,维持生计。参加革命后,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在运筹帷幄的指挥间隙,还是在关山飞渡的行军路上,看书、赋诗,兴致未减。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这部奇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出版于1988年建军节前夕,从完成初稿到出版,历时半个世纪。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书稿在建国后却先后两次遭受严厉批判的厄运。一次是在1958年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期间,将军受到错误的批判和组织处理,书稿也成了“大毒草”,被印成铅字“供批判用”。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批判的逐步升级,将军被指“宣扬战争恐怖主义”、“诬蔑劳动人民”,“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甚至“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等罪状。后来,将军诙谐地说,这个“供批判用”的小说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出版”了两次,读者不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部久经磨难的《浴血罗霄》,终于在1988年建军节前夕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1年3月,《浴血罗霄》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不仅是对这部作品本身的肯定,也是对这部小说成书的奇特经历的褒扬。胡耀邦读后赠将军七言诗一首: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着手组织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将军的开创性贡献功不可没
1950年,将军受命负起组建军训部的重担,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陆军大学(后改为军事学院)工作。1951年,南京军事学院正式开学,我军从此有了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院校。到1957年,全军共建立了100多所各级各类军事院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和教学人才。在此期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的要求,萧克将军组织有关人员着手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后,三大条令正式颁发执行。人民军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共同条令,有了正规化建设的法规制度的保证。将军的开创性贡献功不可没。时至今日,军队三大条令仍然是我军依法治军的重要法度和基本依据。
(作者系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