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指出:"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本文记述的,就是68年前发生在江苏邳州北部山区,20万国军浴血抗击日寇矶谷、坂垣师团的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仅以此文向曾在邳北筑起血肉长城的人们:活着的或死去的,有名的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心香一瓣:
在你们身上,体现了中原大地自古至今的慷慨悲歌之气,也许你们将被历史遗忘,但你们御敌抗侮的业绩世代永存。
在昆明市光华街中段北侧,云瑞东路与云瑞西路之间,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云南人为抗日战争所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而建造的"抗战胜利堂",简称"胜利堂"。胜利堂的正前方,屹立着一座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碑的基座上有四幅浮雕,浮雕分别记录着近现代史上云南人民革命历史的几个光辉瞬间。其中一幅"禹王山阻击战",格外醒目。它记录的是抗日战争中,云南军队在禹王山与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的一段历史。纪念碑的正中,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金字行楷,清秀雄逸。展厅东西大门屏风背后,两条金光闪闪的题词映入人们的眼帘,一条是毛泽东的手迹:"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一条是邓小平的手体:"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的艰难岁月里,人民英雄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威名赫赫的禹王山在哪里呢?这场战斗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这疑问一直萦绕在脑际。
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笔者请教了原江苏省邳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鲁连仕先生,惊讶地得悉:这座云南人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禹王山,就屹立在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
一个暮霭西沉的傍晚,笔者驱车来到禹王山。松涛阵阵,清风拂过我的面庞。极目眺望,玉带似的京杭大运河在山麓西畔一如既往地缓缓流淌,袅袅炊烟伴着悠长的牛叫声从山下的村庄渐次升起,不远处一位老农吆喝着一群雪白的山羊从山坡乱石中蹒跚走过……一派恬静安然的田园乡村风光。野花灿烂,残阳如血。有谁能告诉我68年前这里曾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切?满山的巨石和残存的地堡战壕深沉地沉默着……
哀兵必胜创日军 徐州会战壮国威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寇气焰极为嚣张,企图乘胜沿长江而下追击并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在李宗仁将军坚定有力指挥下,中国第5战区与日寇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在中国守军坚决顽强抵抗下,日寇暂时转移视线,转而倾力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力图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黄河与淮河之间,据苏鲁豫皖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山峦重叠,河川纵横,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军队如果控制徐州,一可截断津浦路,将华北、华中两地的日寇隔绝;二可畅通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将日寇阻于津浦路以东,屏障华中,确保郑州和平汉路,使军事指挥中心武汉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有利于抗战的持久进行。而日寇如果迅速占领了徐州,就可以将南北兵力会合,沿陇海路西进,直取郑州,并利用中州平坦的地形,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强势,沿平汉路南进,一举而下武汉。对中方,徐州势在必守;对日寇,徐州亦是志在必得。
部署于华北山东方面的一线防线,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