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子女回忆老红军龙开富:父亲挑着主席文稿走完长征路
2017-06-05 20:10:31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王敏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核心提示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龙开富是毛泽东的警卫员,除了保卫主席的安全,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当挑夫,把前敌委员会的文件和主席的文稿挑在肩头。一根扁担、两个皮箩是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标配”,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他始终秉持着“命在文稿在”的信念,最终把这些极为重要的文件和书稿安全地带到了陕北。

    记者辗转沈阳、大连、赤峰三地,采访了龙开富的女儿、女婿及孙子,从他们的口中,挖掘出了这位低调的将军的不平凡经历。

    饱受苦难 18岁参加革命

    今年76岁的龙金明是龙开富的大女儿,退休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O二医院当医生,低调的她极少对人讲起父亲的事迹。

    10月16日,在侄子龙钢的劝说下,龙金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忆起父亲,龙金明尚未开口便红了眼眶。老伴谭皖生见状,急忙接过了话茬,他告诉记者,他和龙金明认识时间很早,二人不仅是同龄,而且一起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之后又一起到丹东五龙背做医生。对于龙开富的往事,龙金明了解的其实并不多。“她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小时候父亲忙革命事业,她和弟弟是在保育院长大的,很长时间都见不到父亲,一次父亲所在的部队路过她和弟弟呆的保育院时,竟然都没认出他们姐弟俩,大学毕业后又在外地工作。直到1971年,我们才回到父亲身边。”

    “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很少讲起过去的事情。老人家一辈子严谨惯了,他不讲我们也不好问。”龙金明感慨地说,直到前几年,由井冈山红军后代组成的井冈儿女联谊会决定让每一个后代讲讲父辈的故事,他们才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下资料。

    龙开富的孙子龙钢向记者展示了复印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档案馆的资料——龙开富同志的入党、入伍“历史思想自传”。通过这些资料和龙家人的口述,记者终于了解到了龙开富的部分经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龙开富的经历恰恰印证了毛主席的这句话。

    龙开富本不姓龙,原名为谭罗仔,1908年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中没有土地,兄弟四人又年幼,父母只好终年在外劳动以维持生活,母亲积劳成疾过世,当时谭罗仔只有4岁。

    此后,谭罗仔被过继给没有孩子的舅舅当养子,并改名为龙开富。在他15岁那年,舅舅又去世了。他为了生活只好跟着当泥瓦匠的爷爷走乡串县,做泥瓦工养活自己。

    手艺学成后,日子渐渐好转,可这个时候爷爷又病死了,这给了龙开富很大的打击。几十年后,当他写“历史思想自传”时,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浓浓的悲伤:“这对于我来说是痛苦加痛苦的严重事件,自此我就没有任何亲人可依靠,完全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教养。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在冷酷的世界里。”

    龙开富深刻感受到旧社会的不平等,产生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恨,总想有一天能够翻身得解放。

    1926年,共产党人在茶陵乡村发动农民运动,策应北伐战争。当时18岁的龙开富看到了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境遇的希望,决心跟着共产党走,于是加入家乡的农民协会,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他怀揣农会介绍信,四处寻找革命队伍

    不过,参加革命之后龙开富并未能顺利加入工农革命军,其间经历了颇多波折。龙开富的二女婿赵延平也是在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后,才弄清楚了龙开富在这一段时期的经历。

    今年73岁的赵延平这几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搜集整理岳父龙开富的资料上,并且每年都会作为龙家的代表,到井冈山讲老一辈的故事。记者联系上他时,他刚从井冈山回来。

    赵延平说,岳父龙开富参加农民协会后,因为憎恨地主土豪,表现得尤为积极和英勇。

    不料,正在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之时,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不久,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被杀害的革命群众达数万人,茶陵很多共产党人牺牲。龙开富被迫离开了家乡。

    不过,龙开富的离开并非是逃亡,而是怀揣一份农民协会的介绍信寻找革命队伍。他首先想到的是去广东,因为当时的广东是大革命的策源地。可是当他到广州时,那里也是一片白色恐怖,共产党人遭到疯狂镇压。

    龙开富又一路打工挣钱去了武汉。谁知到武汉时,正逢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他只好一边在车站、码头帮人挑行李谋生,一边打听革命队伍的消息。

    在一次挑行李时,龙开富遇到了一位姓蔡的先生。蔡先生对他说:“不要到处去找了,现在到处都是这个样子。你就回茶陵老家躲着,一定会有革命军去的。”

    当龙开富回到茶陵时,正赶上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打茶陵。他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部队,心里有些害怕,就跑到茶陵东边的秩堂山里躲藏起来,靠打猎、挖野菜为生。后来得知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他就从大山里跑出来,坚决要求加入工农革命军。

    龙开富身材高大,会武功,为人忠厚,毛泽东看到后十分喜欢。考虑到身边缺少一名警卫员,龙开富还有农会出具的介绍信,毛泽东就将他留在了身边。

    主席去哪里,他就挑着文稿跟到哪里

    从1927年入伍到1945年离开延安到东北,龙开富给毛主席当了18年的警卫员。此间,他跟随毛泽东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进行三湾改编,经历了最为艰苦的长征。除了保卫毛泽东的安全,龙开富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当“挑夫”,为毛泽东挑文件。

    当其他战士背着枪,拿着刀与敌人斗争时,一对皮箩、一根扁担成为龙开富的标配。毛泽东去哪里,他就挑着两个皮箩跟到哪里。

    “那对皮箩一头装着前委的文件、印章和底稿,另一头装着毛泽东的文稿和书籍,可以说是当时前委的全部家当。”赵延平说。

    龙开富深知这副担子的重要,所以无论情况多么危急,急行军多少里路,他始终与这两个皮箩形影不离。他甚至还曾挥舞着扁担上阵杀敌,竟然缴获了敌人的两支枪。

    有一次,龙开富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随三十一团一营前往茶陵高垅的谭延家收集报纸。中途,部队奉命折往江西的永新,长途奔袭赣敌,留下他一个人挑着六七十斤重的书报。他冒雨步行100多里山路,一直走了3天,才回到茅坪,没有淋湿更没有丢掉一份资料。

    即便是在险象环生的长征途中,龙开富依然竭尽全力守护着毛泽东的书稿和文件。

    长征中要爬雪山、过草地,很多时候挑着皮箩难以行走,龙开富就把毛泽东的书稿和文件打成一个包袱,背在身上。

   “命在文稿在!”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龙开富挑着皮箩、背着文件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对龙开富说,你再找几个人,把中央文件、材料都挑上。于是,龙开富找了七八个人一起去背文件。可是到了陕北后,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牺牲了,很多文稿也丢失了,但他背着的毛泽东过去写的文稿,一样没有丢,全部带到了陕北。

    长征路上,毛主席教他认字

    沈阳军区后勤史馆收藏了龙开富当年的办公桌椅和一些书籍。从纸张的老旧程度可以看出,其中翻阅最多的就是毛主席著作。其中还有一本红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毛主席语录中的话语。

    其实,龙开富在长征前不认识字,为此还曾闹过笑话。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长征时期,虽然条件艰苦,毛泽东也不忘读书看报,一方面为了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因此,每到一个宿营地,毛泽东就让身边的警卫员帮他找一些当地的报纸或者书籍。

    作为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员,龙开富对此尤为上心。一次,行军至四川一个村庄时,他主动请缨出去找书和报纸。

    在村子里,龙开富发现了不少书本,他就找了一个袋子把书装起来,全部扛了回去。

    看到龙开富背着满满一口袋的书籍,毛泽东很高兴,可当他打开口袋时才发现,这哪里是书,而是一堆账本。

    毛泽东说了一句:“你这给我找来的哪里是书呀?”

    龙开富有点委屈:“我也不认识字呀,我看到全是有字的本本,就以为是书呢。”毛泽东亲切地对龙开富说:“革命不光要会打仗,还要懂得马列主义,要懂得马列主义,就得学文化。”

    自那以后,毛泽东只要有时间就教龙开富认字。由于长征路上条件艰苦,纸和笔极为缺乏,每走到一处宿营地休息时,毛泽东就用树枝当笔,在地上写字教龙开富。他还把香烟盒收集起来,裁成方块,叠在一起,每块纸上用毛笔写上一个字,教龙开富认字、写字和造句。有时候即使行军了一天,非常疲劳,但他还是会考查龙开富当天的学习情况。

    学文化后来扩大到整个红军队伍。当时,参加红军的人多数是劳苦大众,很多人没有文化。在行军的途中,组织加强了对战士的文化培养,主要是以识字为主。

    那时候,每名战士的背包后面都要贴上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汉字给后面的同志看。很多参军前没有文化的战士,在长征之后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了。

    长征胜利后,龙开富又先后到马列主义学院、中国红军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这让他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龙开富把自己对党、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领袖的无比忠诚完全融为一体,从不跟组织讲条件,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长征“挑夫”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龙开富用过的那对皮箩被安置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接受后人的瞻仰。但龙开富后代心中的那根扁担、那对皮箩一直扛在肩上,从没放下。长征“挑夫”的精神激励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努力挑好重担。

    龙开富的孙子龙钢从小深受爷爷的熏陶,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就跑去当兵,是目前龙家唯一的现役军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日县委书记的楷模”鲍夫
·下一篇:无
·特稿:毛泽东的警卫员龙开富(组图)
·特稿:毛泽东的警卫员龙开富(组图)
·韩纪民:毛泽东的警卫员龙开富(组图)
·特稿:毛泽东的警卫员龙开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子女回忆老红军龙开富:父亲挑着主席文稿走完长征路
生生死死战未休——黄克诚回忆里的长征
大连沙河口区红星村曾住着38位将军 有23位将军参加过
会宁:三大主力大会师
红军家书见证烽火岁月
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缅怀朱德同志:追求真理不忘初心 无限忠诚光明磊落
勇于探索 风范长存——谨以此文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
“全国抗战之先声”——纪念绥远抗战80周年
琼崖老战士符莹重访木排革命根据地(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