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北风坡村甘田坡——隆广陵白公路战役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在陵白战斗中牺牲的童光富等十多位烈士。记者 武威 摄
中共邓仲支部成立旧址。记者 宋国强 摄
核心提示
盛夏金江,阳光灿烂,红艳艳的无核荔枝挂在绿枝上,天空格外地蓝,美丽的南渡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映照着金山寺的宝塔,一派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位于金江镇解放中路澄迈县第二小学校园里的中共邓仲支部旧址,被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浸染着,让人想起几十年前,这里传出的革命呐喊声。
这里是原澄迈中学旧址,年轻时的童光富曾在此读书,后来参加革命屡建奇功、用兵如神,让很多人铭记在心。“光富中队”,一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部队,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一页传奇。
“他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同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大无畏精神千古可鉴!”曾任澄迈中学副校长的何泽富说。
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
童光富的出生地——澄迈县太平乡强朗村现已并入金江镇,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但当时的童家并非普通人家,其父童恩清是一个有文化、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拥护共产党、支持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童光富从小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澄迈中学。
当时的澄迈中学是由澄迈县第一高等小学改扩建而来,也就是更早时期的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书院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瓦面平房,如今仅剩的一间头门,作为中共邓仲支部成立旧址,被确定为澄迈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陈列着一些书籍,墙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了澄迈县人民坚持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
澄迈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仲积介绍,1926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派遣共产党员陈垂斌、欧赤、王业熹、郭儒灏等人先后来到澄迈中学工作,在时任校长林绍昆主持校政期间,成立了澄迈县第一个党支部“邓仲支部”(因“邓仲”谐音“澄中”),当时学校有学生340人左右,参加党组织的30多人,校内外革命气氛浓烈,活动频繁,是澄迈县革命活动的中心。
在这样的形势下,凡是有理想的青年志士,莫不向往成为支部的一员。1936年,童光富考入澄迈中学,很快便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吸引,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他黑黑高高的个子,勤习知识,性格豪爽耿直,读书期间还喜爱打球,远近闻名。
1939年,童光富念完中学,正遇上日寇侵琼,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深明大义的父亲童恩清,亲自送儿子到琼崖抗日总队从军。
“当时,山坳中突然来了这么一个脚穿黑皮鞋的汉子,引起了不少议论,有的说‘书生少爷’,吃不了几天苦,革什么命?就连政府机关也不愿收他,后来,被安排到部队当了一名文化教员。”何泽富说,但在当时,文化教员也是要打仗的,打了几次仗,他又主动请缨上阵,很快便被大队长潘江汉看中,选派去军政训练班学习。
屡建奇功 用兵如神
“他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多次受到总队领导的表扬。”澄迈县党史研究室主任王邦照说。
在由澄迈县党史研究室组织编撰的《澄迈革命斗争人物录》上,有关于童光富领兵作战的零星记录,细细读来,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这位年轻革命斗士的英勇,赞叹其辉煌战绩——
1943年,童光富被提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挺进支队第二大队副大队长,接着带领部队转战琼东南,在万宁的茂山、长礼等地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并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攻克合口、白水港、罗任等顽军据点,指挥若定,连战连捷,随之又被提升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兼第二大队大队长。
1946年夏,童光富和政委潘照带领部队,在万宁干线公路六甲段,伏击国民党46军一个连,击毙国民党海南专员公署参议兼保亭县长蔡琼源,缴获手提机枪2挺,长短枪14支,军用物资一批。
当时,乐万一带有一个碉堡坚固、装备精良的敌人据点——冯家堡,据说是由国民党琼崖行政公署专员吴道南之兄、剿共大队长吴振蕃据守,易守难攻。
为奇袭冯家堡,童光富专门挑选了10余名机智勇敢的战士,化装成“国军”里应外合,一举生擒敌大队长吴振蕃、敌区长陈照坤等,缴获驳壳枪14支,步枪8支,弹药一批。这一仗震动琼东南部,周边群众称赞其带领的独立总队第三支队为“神兵”,第三支队获“神勇支队”的美誉。
浴血牺牲,精神常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乡,是童光富战斗牺牲的地方,60多年来,在这个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生活的地方,他的名字始终回荡在大山深处,几代黎族人都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