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渤海回答说:“父亲其实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很爱学习,他所说的意思就是红军长征的精神总是要子孙后代来继承,不能有断裂,后代要继承好过去的优良传统,不忘初衷。长征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子孙后代也要这样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各种各样的胜利,不断地胜利,这就是长征的精神。”
朱渤海说:“父亲口中的长征精神其实是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影响到我们这些儿女的。从吃饭时不能剩一粒米,到每天早起早睡、睡前衣服摆放整齐,处理事情井井有条的军人作风。虽然他没有具体让我们怎么去做,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深受感染。遗憾的是,我们和父亲只生活了五年的完整时间。但这五年对我们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朱渤海今年62岁,退休前是葫芦岛市总工会副主席。朱渤海说:“受父亲的影响,我对自己儿子也是这样教育的。我儿子以前总说,‘我一点也借不到你的光。’我就认真地和他说,‘你想生活得好,那么你就要自己去努力,不要靠父母,我现在的一切也不是你爷爷留下的。你知道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在干什么吗?你应该知足,现在的生活这么好,你和你爷爷的生活条件比就是天壤之别。’”
“有时儿子这一代年轻人不理解老红军的长征。我都会很认真地批评他们,这是历史,不是编的,你们不能忘。艰苦朴素是我们的家风,你看我穿的袜子都带补丁,这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朱渤海说。
采访到最后,赵敏又一次回忆起老伴朱建廷:“其实我不愿回忆他,他走得太早,那时我是根本就承受不了那种打击的。我记得他说过,他这一辈子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从参加红军开始,到最后革命胜利,他都没有使用过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武器。转业后的一天,他正在家里看报纸,突然高兴地喊了起来,一手捂着疼痛的胃,一手指着报纸对我说:‘快看,咱们国家造出了万吨水压机,报纸上说我们可以建造自己的大军舰了!’”
忽然之间,一种敬意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人物档案
朱建廷
1914年出生于陕西省柞水县红岩村,1934年11月于陕北神府苏区参加红军。1935年1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36年10月参加长征。
1936年,任陕北神府苏区游击队三支队支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抗大参谋训练队任职;1946年任东北东安军分区司令部一科副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警卫团作战科科长;1952年任辽西公安军总队锦州边防团副团长及公安军第87团副团长等职。
1960年1月,服从安排,转业到杨家杖子矿务局机修厂任副厂长。
1965年,因胃癌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