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松潘草地,处处隐藏着沼泽地的陷井和死神的魔爪。人行走时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泥塘沼泽。红军们又冷又饿,一路上挖野菜、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把皮带、牛皮鼓面煮了吃。许多战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却被草地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战胜了饥饿、寒冷、疾病等死神的威胁,走出了辽阔无际的大草地。
走出草地,人们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再见了,雪山草地!”没想到,两个月后,刘明辉和一些红军战士又一次走进这块遍布死神的草地。
在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方针下,由红五军团编入红四方面军的刘明辉,第二次走进大草地,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地区,连续作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伤亡惨重,处境更加困难。广大指战员从惨痛的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他随红军干部战士又第三次翻越夹金山。6月,与北上的红军二、六军团在甘孜胜利会师。7月,途经阿坝等地,开始第三次过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也同红一军会师。
回顾三过草地的经历,刘明辉说,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是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长征精神。他概括为:“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有着无比坚定和忠诚的崇高精神;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有顾全大局、亲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情操。”
戎马生涯 执着人生
长征,锤炼了刘明辉的革命意志。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他度过了太行山的艰苦岁月,经历了日军的“合围”和“扫荡”,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日寇“扫荡”等许多战役战斗,曾迎接、护送邓小平同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工作.
1942年4月29日的“铁壁合围”中,1万多日军和大批伪军进行疯狂“扫荡”。在枪林弹雨中,刘明辉骑着一匹枣红马,和骑兵团奋力向西突围,穿过沙尘滚滚、枪炮震天、硝烟弥漫的平原,冲出了日军的三道重围。
在解放战争时期, 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刘明辉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强渡黄河,两次跃进大别山及参加邯郸、平汉、陇海、鲁西南、甄南、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做出了贡献。
1949年9月,刘明辉随二野从南京出发进军大西南,同年11月30日解放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重庆。在重庆工作5年的期间,他担任过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兼任重庆警备副司令、司令等职,参与了军事接管、治乱、镇压反革命工作,赢得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1954年9月,他从重庆来到云南工作。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深深挚爱的云南。他历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党组组长,省政协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副省长、常务副省长、代理省长、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985年8月离休后,刘明辉仍心系党和人民,关心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公安工作和人民生活,做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最近,刘老用3年多时间精心撰写的《刘明辉回忆录》出版发行了,这是他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献上的最好礼物。回顾自己走过的一生,他深有感触地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精神支柱。它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披荆斩棘、历经磨难,达到光辉的彼岸。尤其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从我人生的体验来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本文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云南日报》资料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