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究竟多少次走过那条“小道”,我们实在难以考证。但这条在陡坡峭峰之中的山间小道,目睹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走向北京……
人们将记住“毛泽东小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知道有一条“胡志明小道”。
1959年5月,胡志明下令开辟了一条支援越南南方抗美作战的交通运输线,绕道老挝、柬埔寨境内,将弹药、物资通过人背、肩扛、骡马拉、大象驮、自行车载,由越南北方运往南方。人们将这条运输线称为“胡志明小道”。1964年后,在中国的帮助下,“胡志明小道”被扩建成为包括5条可通行卡车的主路、29条支路以及许多可通行自行车的小路组成的总长度达1.96万公里的交通网。从始建到1975年战争结束的16年中,有100万北越士兵和大量军用物资,通过小道运往南越战场。正是“胡志明小道”上源源不断的中国物资的支援,使当时的北越最终取得了胜利,统一了祖国。
今天,人们知道有一条“邓小平小道”。
“文革”期间,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一切职务。l969年10月~1973年2月,邓小平夫妇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居住在望城岗原南昌步兵学校的一幢二层小楼里。在这里,邓小平夫妇与工人们建立了感情,质朴的工人阶级不懂什么是“党内第二号走资派”,为使邓小平夫妇每天少走点路,工人们在厂区后面围墙上开了一扇小门,缩短了工厂到他们住处的距离。从此,邓小平夫妇天天从这里走过,天长日久竟然走出了一条1公里多的小道。今天,人们把它叫做“邓小平小道”。就是在这条“小道”上,邓小平思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道”。
笔者不由同邵华同志通了电话,讲述了我在韶山踏访“小道”的事情,并建议将这条小道命名为“毛泽东小道”,得到了她的首肯。
原来,“小道”和“大道”,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又割不断,离不开……我记住了“毛泽东小道”,人们也将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