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 “三下乡”活动的有关精神,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徐州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分团委以“三个代表”和“牢记两个务必”思想为指导,在河北省西柏坡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西柏坡,原是太行山脉滹沱河畔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从西北战场东渡黄河来到这里,召开了永载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送走了旧中国的最后一个冬天,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抹曙光……建国后,周恩来总理说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进一步阐释了西柏坡革命老区在建设新中国历史征程上的重要意义。
2007年7月11日,徐州师范大学赴西柏坡“红色之旅”大学生实践服务团在学院团委李昕和郑园园老师的带领下,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个省,行程八百公里,次日凌晨1:30终于来到远峰含黛、群山掩映中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实践服务团在西柏坡革命老区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 一、在河北省军区希望小学建立了徐州师范大学在西柏坡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区希望小学共有170多名学生,学生全部来自方圆数十里之内的小山村。服务团走访并慰问了白泽花等6名特困学生家庭,当团委书记李昕老师将大学生捐赠的“特殊团费”交到他们手中时,小学生热泪盈眶,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实践团的每一位队员都给小学生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并表示和小学生们建立长期的联系,扎实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参观革命圣地,实践服务团的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瞻仰了西柏坡纪念碑、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等革命历史遗址,观看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等传统教育影片,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参观学习中,西柏坡那平凡而简陋的农舍,那红透枝头的梨花,那曾经伴随毛主席度过无数不眠之夜的石磨,那一幅幅记录着人民领袖风采的历史照片,那一封封决定着人民战争进程的电报稿,甚至一个旧布袋、一个破搪瓷碗、半截铅笔头、自制的纺线车等物品,都无不让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强烈地震撼。在主席故居,队员们仿佛看到,在西柏坡漆黑的暗夜,低矮农舍内那闪闪的灯火,从井冈到瑞金,从古田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照亮了罗霄山脉,照亮了黄土高原,照亮了巍巍太行,照亮了神州大地…… 三、走访革命圣地的老革命老党员,了解他们在西柏坡的生活情况。参观考察期间,实践团队员就西柏坡地区教育和卫生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形成了内容详实、特色鲜明的调研报告。服务团一行人看望了盖家峪村老党员张大爷,听张大爷讲述他参加革命的故事,并与他一起包饺子吃农家饭;同时就西柏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采访了西柏坡镇团委书记董士珍和盖家峪村村支书张增平,实地调查了东柏坡、西柏坡、盖家峪、贺家峪等村的新农村建设的状况。
红色之旅虽然短暂,但让队员们经历了一次庄严的党性教育洗礼。特别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门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再次庄严宣誓的时候,每一位队员无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那份真诚,那份庄严,那份激动,将永远激励队员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永远激励队员们,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平凡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接收革命传统教育”这个主题,以实地调查、座谈、宣讲、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三下乡”的活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