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游记>>正文
寻访抗战首胜地平型关
2015-04-24 13:06:1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丽、陈伟斌、何鑫、何苏鸣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题记: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聂荣臻《忆平型关大捷》

    多年以后,面对如今闻名中外的平型关,85岁的张昇总会回想起,那个炮火纷飞的遥远的早晨。

    张昇是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村民。那时的白崖台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位于当时并不知名的内长城关隘——平型关脚下,黄土盖成的窑洞依山而建,湍急的山涧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

    正是在1937年9月25日那个早晨,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侵华日军并取得抗日首胜,这便是“打破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威名远扬的起点,也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象征。

    出师抗日第一捷

    从北京一路向西三百公里,听到第一个响亮的地名即是平型关。

    晋北4月的风依然刺骨。虽然山沟里尚有未融尽的积雪,可高坡地上已是芳草萋萋,春色初露。漫步这黄土绿草的山丘,蓦然,几只灰喜鹊从身旁掠过,飞向湛蓝湛蓝的天空。一切尽在宁静之中,平型关的一草一木,显得如此美好。

    张昇说,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情景,像极了1937年的那个早晨。

    因下了一整夜的雨,气温骤降,当时只有7岁的张昇已经穿上了薄棉衣。粥和馍馍刚摆上桌,就听到外面有人在说,他们是八路军,要去支援前方部队打日本人,想找几个老乡带路。张昇的父亲张福姓和村里的一个光棍汉被选中。父亲赶紧回家,喝了碗稀饭,啃了个馍馍,便领着八路军往乔沟跑。乔沟正是当时八路军115师埋伏的地方。

    张昇老人带我们来到当时的战场,只见这条峡谷两旁是陡峭的山坡,古道宽不足10米,弯曲着伸向远方,毫不起眼。但据文献记载,上世纪30年代,这里西达雁门、东通京蓟,是灵丘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蒙古骑兵当年正是由此进入中原。日军扬言三月亡华,这里便成为进取中原的捷径。

    父亲走后,张昇不时地到门口张望,隐约能听到一些枪炮声。直到下午三四点钟,父亲回来,说仗已经打完。“八路军每人只发了三五发子弹,只有手榴弹是给足了的,一个人四枚,剩下就是大刀、长矛。”张昇听父亲说,枪打完了,八路军便往下冲,与日军肉搏。

    “沟里到处都是尸体,土和血混杂着,看不清谁是谁。”几天后,张昇和几个胆子大点的小伙伴去现场,看到的一幕幕,让他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惨烈。

    直到后来,老人才知道,这场战役便是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以弱敌强,一举歼灭日军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敌军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以及大批食物、衣被、电信器材等军用物资。

    老人至今都不知道的是,1937年9月25日响彻乔沟的枪声,是自1598年露梁海战以降,中国对日本的首次军事胜利。

    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当天,蒋介石也给八路军总部发来贺电:“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八路军名扬天下

    “平型关大胜后,各地开始流行一句话,‘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张昇老人的这番话,让围在一旁的村民韩燕芦不住点头。今年61岁的她说,两个伯父当年就自愿参加八路军,最后英勇牺牲,战死在沙场。

    血与火的碰撞,折射出意志和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平型关一战成名,许多热血青年像韩燕芦的伯父一样,纷纷加入八路军部队。

    时任686团组织处股长,后为《解放军报》首任总编辑的欧阳文回忆,“平型关一战八路军一下打出名气了,战后我们到晋南招兵,我们团的招兵处和国民党的紧挨着,他们那边根本没人去,我们用了一个星期就招了三千多人。”

    回望历史,也正是这次大捷,让八路军确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为以后的抗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纷纷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如同四散的火星,落在被日寇占据的神州大地上,并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正面战场节节推进的日军突然发现,他们付出巨大伤亡占领了土地,却并没有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

    至1938年年底,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已经基本完成了战略展开,依托根据地的游击战不时奏捷。日本方面“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企图完全落空。

    勿忘历史惜和平

    乔沟往南1公里,便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馆前的将帅广场上,10位参战主要将领的雕像静静伫立。

    78年后,我们站在雕像的位置,顺着聂荣臻塑像的手看过去,乔沟、老爷庙高地等昔日的战场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这次战斗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仗,必须打好打胜,要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站在聂帅塑像前,我们的耳畔仿佛传来了大战在即时,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给士兵们作战前动员报告时的铿锵之音。

    历史回闪,眼前宁静的山村硝烟四起,烟雾弥漫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坚韧不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敬谒花明楼刘少奇故居
·下一篇:无
·抗战经典回放:平型关大捷
·曹元成:老红军忆平型关大捷
·特稿:老红军忆平型关大捷
·町店战斗遗址:铭记一次与“平型关大捷”齐名的大捷(组图)
·杨得志:出师大捷—— 回忆平型关之战
·李天佑:首战平型关
·平型关战役
·鲜为人知--平型关战役的两个纰漏
·山西记忆——平型关大捷:大刀斗机枪豪气荡日寇
·平型关大捷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寻访抗战首胜地平型关
刘少奇长女:父亲嘱咐不要与他人争 他曾咳血工作
永定抚市村民沈城松来我馆捐赠文物(组图)
刘禄长将军之子刘冬文来我馆捐赠文物(图)
特稿:红十四军的革命探索――纪念红十四军建军八十
刘聪泉:红十四军的革命探索――纪念红十四军建军八
特稿:红十四军的革命探索――纪念红十四军建军八十
用牛劲儿画牛——记“大写意耕牛画派”的首创者王玉
特稿:用牛劲儿画牛——记“大写意耕牛画派”的首创
中国水彩历史风俗画第一人李春祥(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富平习仲勋陵园(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