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一看徐海东高兴起来,他的兴趣也来了:“你看,给你送来的牛肉罐头、金枪鱼罐头,这些都是美国产的,可惜,张灵甫这小子再也吃不上它了,你吃了它,滋补滋补身子,病就会好的。”
两位战友,面对面坐着。一个讲前线作战的情景,一个忘却了病痛,专心听着,徐海东向许世友说:“我不能上前线,还多次麻烦你来看我,心里实在有愧啊!”
许世友理解这位老战友的心情,笑着说:“莫急,莫争,养病要紧,我们这辈子有打不完的仗,你好好安心养着,等身体康复了,有你打的仗,”这时,他抬手看看表,已是七点过了,猛一下子才觉得肚子有点饿,转脸向周东屏戏谑地说:“嫂夫人(徐向东比许世友大五岁),我还没吃早饭哩,请劳嫂夫人大驾,给熬点稀饭喝吧。”
周东屏原名周少兰,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改名周东屏。她是安徽六安人。1931年加信社会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参加红军。1935年9月转入共产党。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结束。由于周围同志的关怀,她与徐海东结为夫妻。
周东屏只顾听他们谈论前线战事,竟忘了问客人吃饭没有,听许世友要吃的,就莞尔一笑说:“你这个大司令,怎么不向山东大美人儿,我的弟妹——田普要吃的呀,倒找我要起来了。好吧,你等着吧,我给你用‘黄金沙’掺‘绿宝石’熬稀饭,非把你撑成猪八戒不可!”说罢,进厨房了。
说起田普,许世友眯起眼睛笑了。田普,原名田明兰,后来改名成田普。她是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位俊俏的农家姑娘,当时在根据地皮革厂当工人。有一天,许世友在当时的后勤部长高大山陪同下,到皮革厂去视察。许世友无意间走到正在干活的田普跟前,向她询问了工人干活的情况田普微笑着向许世友回答了有关问题,许世友听了笑笑点点头。在一旁的高大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觉得许世友对田普很有好感,就趁热打铁,从中牵线搭桥。在1941年春天,许世友与田普结为伉俪。
结婚那天,许世友把婚礼移到屋外大院中,把来宾献来的鲜花分成三束,分别放在新娘的两肩和头顶。并亲切地安慰田普说:“请你不要怕,咱俩来表演,为来客助兴!”田普点了点头。只见她头插鲜花,面带笑容,犹如花儿一般。这时,只见许世友离开新娘五步开外,冷不防地掏出驳壳枪,“叭叭叭”三枪,那新娘还未回过神来,花儿已从她的双肩、头顶纷纷坠下来,令众人瞠目结舌!许世友哈哈一笑,随手把枪插入腰间:“表演不好,献丑了!”来宾们一齐鼓掌,拍手叫绝。
周东屏进厨房给许世友熬小米、绿豆稀饭,这在当时的山东农村算是最好的稀饭了。只因眼前战事紧迫,没等稀饭熬好,许世友就催周东屏端过来。
周东屏麻利地所刚落滚盛了一碗递在他手上,调侃说:“许司令,我听人说,你不仅练就一身少林功夫,还身怀少林绝技:能喝滚烫的热稀饭,是真是假,对着海东和我,表演一番才是!”
许世友接过饭嘿嘿一笑,他右脚一跺,左腿一伸,“唰唰”连转两周,只听咕噜咕噜两声,把一碗热稀饭喝得精光。接着,周东屏又得递给他一碗,只见他蹲下身去,运了一口气猛地跳起,落地像铁塔,一仰脖子,咕噜咕噜又喝光了。周东屏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真是名不虚传。”说罢,又端来一碗:“许司令,我这也叫三碗不过岗,你能把它喝下去,才算梁山上的英雄好汉!”许世友双手抱拳,连连弯腰点头致谢,认输地说:“不用了,不用了!”
这情景,把徐海东也逗乐了,他不解地问:“许司令,你什么时候练就的喝热稀饭的功夫?”
许民友抹抹嘴说:“海东同志,不瞒你说,这还是我当骑兵司令的时候,在马背上练就的。这是为了战备的需要才练的呀!”说罢,便要告别离去。
临出门时,许世友说:“海东同志,请你一百个放心,打仗时,你随我们一块转移,我们就是打到剩下一个人,也会保护你的!”
这几句话的份量是重的,它既表达了老战友生死与共的真切感情,又说明形势严峻和战斗到底的决心。徐海东紧紧握住许世友的手说:“我决心定了,列,也要死在山东战场上!万一你们转出外线,给我一个连,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