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的故事
迟到的礼物和信
准确地说,这幅寿桃图并不能算是一份生日礼物。因为,当李讷将这张寿桃图送给自己父亲时,已经距离他的61岁生日——1954年12月26日一个多月了。
其实李讷当时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小姑娘郑重其事、犹豫再三,不惜错过日期,也要选择亲手制作最符合父亲“需求”的生日礼物。尽管笔法稚嫩,书签制作也简单,毛泽东却十分喜欢,一直珍藏在身边,直到他去世。
与书签一起珍藏的还有一封生日贺信。这封信写得天真烂漫而又情真意切,父女之情跃然纸上,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您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您呀!小爸爸,我愿您永远活着和我们在一起。吻你。热烈爱着你的女儿 李讷
毛泽东送给堂弟毛泽连的旧皮箱。
主席堂哥送农民堂弟“旧”礼
毛泽连,与毛泽东是共曾祖父的堂弟。在韶山冲众多毛氏族亲里,毛泽连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受邀到北京与毛泽东“走亲戚”的人。收藏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的一只棕色旧牛皮箱,就曾见证了这段主席堂哥与农民堂弟之间跨越数十年的亲情往来。
堂兄开会,堂弟站岗
毛小青(毛泽连的女儿):我父亲比主席小了20岁,主席对小弟弟特别喜欢、特别关心。主席回韶山建立第一个韶山农村党支部的时候,带着他,走门串户的,各家各户都去了解情况,他们在里面开会,成立党组织,我父亲就承担了在外面站岗放哨(的任务)。
自从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兄弟俩就再没有见过面。直到这一次,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起,分别已经整整22年的堂兄弟,才终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重逢。一见面,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毛岸平(毛泽连的儿子):他眼睛不好,毛主席就派了毛岸英,到那个红十字医院,去治疗眼睛。
在医院医治了一个多月后,毛泽连右眼的眼疾明显好转。
之后,毛泽东为堂弟准备好了带回家的礼物。礼物简单而实用,除了蚊帐、棉衣、棉裤、衬衣之外,还有这只毛泽东用过的旧皮箱。
家人不能走“后门”
毛小青:主席都已经当主席了,家里亲戚啊……(希望)能跟他在北京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所以他们都提出来了。
1954年4月29日,毛泽东给外祖文家所在的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过这样一封信:
石城乡支部、石城乡政府诸同志: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
“无情”之中也有例外
解说:然而,“无情”之中也有例外,这个人就是韶山故交李漱清。
李家骥(毛泽东的卫士组长):那是绝对关心,不但是寄钱,而且还告诉了地方,曾经给程潜去过信,你们适当地关心下他。答应他坐了飞机。他的弟弟毛泽连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不仅对李漱清本人的要求来者不拒,对李漱清的儿子李介侯为人介绍工作、推荐升学的请求,毛泽东也同样破例照准。这是为什么呢?
高菊村(青年毛泽东和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专家):这位老人,不是毛主席的亲戚,是少年时代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