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日后,使馆将特雇一船,解予回国。回国后,必被斩首。奈何?”
10月17日下午,正在焦急打探孙中山下落的康德黎,收到了求救信。看完信,康德黎更加担心了。他匆匆地跟妻子打了声招呼,就赶往马格里家,希望得到后者的帮助——他并不知道,马格里正是诱捕孙中山的主谋之一。好在马格里当时并不在家。康德黎遂向伦敦警方报告了孙中山被绑架之事。
10月18日一早,康德黎再来到马格里家,又扑了个空。他只好去找自己的好友、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孟生博士。康德黎刚刚在孟生家坐定,柯尔就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他是来向康德黎报告重要“情报”的——马格里是绑架案的幕后主使之一,不能让他帮忙!
康德黎和孟生听完柯尔的话,一致认为,只有英国政府出面,才能救出孙中山。二人立即赶往英国外交部。但是,当天是星期天,英国外交部的官员全都在家休息。二人只好留下口信,忧心忡忡地打道回府。
在往回走的路上,康德黎和孟生都觉得,必须分头采取行动,以防使馆方面紧急押解孙中山出境。随后,孟生径直闯进使馆,要求见孙中山。他警告说,如果使馆方面秘密转移孙中山,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都要由使馆自负。而康德黎则雇了一名私人侦探,叮嘱对方一定要在中国使馆外彻夜蹲守。接着,他连夜赶到《泰晤士报》社,向该报披露了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
第二天,康德黎奉英国外交部之命,就孙中山被诱捕一事,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当天,伦敦政府根据英国外交部的通报,派出6名侦探,监视清政府驻英使馆。
10月22日,英国外交次长山德森致函马格里,宣布英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决定对此事加以干涉。同日下午,英国《地球报》的记者采访了康德黎,并以《革命家被诱捕于伦敦》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伦敦的其他媒体纷纷跟进,揭露中国使馆的这一丑闻。消息传出后不久,使馆门口就聚集了几千名闻讯赶来的伦敦市民。他们不断高声叫喊,要求释放孙中山。与此同时,英国外长沙里斯堡,向中国使馆发出了正式照会,要求中国公使根据国际公法和惯例,释放孙中山,“否则,英国将把清公使驱逐出境”。
在英国政府的严密监视下,龚照瑗一直无法将孙中山偷送出去。他在发给北京总理衙门的电报中诉苦说:“孙犯已在馆扣留十三日,有犯党在馆旁巡逻,馆中人出入,亦必尾随,日夜无间,竟无法送出。外间亦有风声,船行亦不敢送,只得将购定之船退去。”
10月23日下午,在英国外交部人员和伦敦警方的陪同下,康德黎一行来到中国驻英使馆,将孙中山接回家。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许多报纸,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和评论。孙中山的名字,就此传遍了全世界。[FS:PAGE]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举行首次内阁会议。
在南京遭行刺
孙中山在伦敦遭绑架之后,海外华人、华侨对他的人身安全极为关注。一些习武团体或个人,纷纷毛遂自荐,不顾他的婉谢,追随其左右。
在追随过孙中山的众多保镖中,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就是与秋瑾并称为近代中国“三女杰”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当时,孙中山正在欧洲宣传中国革命,并为此筹款。他听到这一喜讯后,立即动身,乘船回国。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消息传到南京后,各省革命党人的代表,一致推选其出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清廷对抗。
此时,对革命党人来说,保护孙中山的安全,成了头等大事。
旧上海黑社会横行,处处暗藏杀机。孙中山抵达上海的当天下午,革命党人沪军都督陈其美,意外地收到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情报:有人企图行刺孙中山。他立即下令上海军警加强警戒,同时将情报通报给了孙中山的保镖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