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灵柩暂厝碧云寺
孙中山病逝时,陵墓还未动工,于中央公园公祭后,决定灵柩暂厝碧云寺内。碧云寺位于海淀区香山东麓,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原称碧云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太监于经重修,改称今名。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增建罗汉堂和金刚宝座塔。寺坐西朝东,依山势从山门至寺顶共6 层院落,层层殿堂依山而建。寺内松柏参天,浓荫蔽日,幽静肃穆。
4月2日上午,灵柩用汽车运送,亲属等乘马车随灵柩车送行。灵车经西长安街、西单牌楼,出西直门至香山,沿途有30万群众步行送至西直门。下午4时到达碧云寺,灵堂设于普明妙觉殿,灵柩安放在殿后的金刚宝座塔石龛内。据说在北伐战争期间,张作霖眼见北伐军节节胜利,步步紧逼,疑为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佑护,曾想毁坏孙中山的遗体,但由于众僧人的保护照料,张作霖未敢动手。
1929年5月,南京中山陵竣工。5月22日,在碧云寺举行了隆重的孙中山遗体改殓仪式。5月25日在天安门前举行孙中山奉安迎榇纪念大会。5月26日下午5时,移灵专车离开前门火车站开往南京。现在,碧云寺内的普明妙觉殿辟为孙中山纪念堂,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