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后的三年中,杨柳青农场的干部职工同全国人民一道,瓜菜代、节粮度荒,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保持和发扬光荣传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扩大生产,坚持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1960至1965年,六年间,杨柳青农场先后与子牙河以北的5个农村社队、蔬菜研究所合并,并在1965年建立了北大港分场,这样一来,既扩大了规模,又增加了人力和技术力量。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农场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加快发展农场经济,六年中,还在场属各队推行农垦“16条”,按照“四、二、四”分配方案,实行以包、定、奖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农场的实力大增,职工收入也不断提高,在农场发展的历史上,很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一度成为全国农村经济的榜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天津杨柳青农场的发展建设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新局面。如今的杨柳青农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有数十家市属大型企业落户农场。另外,以钢材市场、玻璃仪器、纺织、家具、机械制造和自行车组装为主要经营项目的80余户民营企业,以及现有母牛1500多头的50余户家庭畜牧场,也正在发展壮大。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农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富有生机的经济体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让杨柳青农场成为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农垦经济小区,在全国农垦企业中闻名遐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