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千家万户齐歌唱,好像那春雷响四方”,这首真实反映毛泽东主席当年视察天津杨柳青农场动人情景的歌曲,至今仍然让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记忆犹新,并鼓舞着几代人为我国的农垦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959年9月19日中午12点10分左右,长长的、鱼贯而行的车队,驶过津浦路,向杨柳青农场的方向疾驶而来。不一会儿,车队便在刚刚临近农场地界的一片稻田前停了下来。身穿白衬衣、灰裤子、黑色千层底布鞋,神采奕奕的毛主席,在河北省、天津市党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缓步走下轿车,同迎上前来的时任农场场长赵一农和副场长王玉文亲切握手,然后,一边走一边询问农场建场时间、职工人数、耕地面积和工人生活情况。
看完了水稻,车队向北驶去,在农场门前停下,毛主席站在路东畦埂上,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时,非常高兴。场长赵一农和副场长王玉文陪伴在毛主席身边,边走边介绍大白菜的选种、整地、播种、管理和产量。
当毛主席听到农场除了种水稻、蔬菜,还饲养奶牛、猪、鸡等,特别是水稻亩产达到了450斤,职工劳动生产率等都超过附近农村的社队,平均收入40多元时,笑着说:“好啊!还是全民所有制优越性大,可以给集体所有制做样子嘛!”
毛主席问到如何防治大白菜的病虫害时,赵一农说:“对大白菜的病虫,主要经验是防重于治。”
毛主席惊奇地问:“种白菜还有个防重于治的方针?”
王玉文说:“我们打了两遍药,虫害就被除掉了。”
毛主席笑着说:“菜有虫,用药治,人有错误得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这是治病救人的方针嘛!”
说到这里,毛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
当毛主席看到田边的蒲草时说:“这东西很好,蒲棒可以造枕头,续褥子,蒲草还可以编草鞋,做苫子。春天的蒲笋比竹笋还好吃。”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无不鼓掌。
当毛主席看到地头上用土坯筑起的农具库里小型农机具排放得整整齐齐,便说:“这样的工具房,既简单又适用啊。”
12点40分左右,毛主席及陪同的各级领导同志走出菜田,同农场的领导一一握手告别。
毛主席亲临农场视察时的讲话和照片,不久,分别刊登在《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头版上,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建立和巩固全民所有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努力办好国营农场,以及对于后来战胜因“三年自然灾害”连同来自国际压力,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带来的困难,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毛主席亲临农场视察,让当年的近1000名全场干部、职工及家属感到无比幸福和喜悦,并极大地鼓舞了农场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就实现利润52.38万元,比年初计划增加了一倍多。那年,农场被评为国家农垦系统先进单位。同年的12月16日,赵一农场长还代表农场职工到北京出席群英会,并再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