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1500余官兵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整齐列队,毛泽东宣布改变行动方向的决定。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这次秋收暴动,虽然受了点挫折,但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是兵家常事。我们当前的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毛泽东的讲话,大大鼓舞了刚受到严重挫折的起义军的士气。
南下路途充满险情
秋收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当局立即“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国民党军队的前堵后追,给工农革命军的转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南下路途充满了险情。
这时,工农革命军领导层内部发生了严重问题。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的余洒度,并没有把毛泽东真正放在眼里。前委通知他率第一团到铜鼓和第三团会合进攻浏阳,他不予理睬,擅自下令进攻平江,结果遭受严重损失。到文家市后,他又主张经浏阳进攻长沙,同毛泽东发生激烈争执。
部队进入莲花县城后,在余洒度召集的军事会议上,毛泽东刚介绍完情况,余洒度立即表示反对:“前番说去湘南,一本正经决议下来,这会儿又说要去宁冈,简直是朝秦暮楚,让人无所适从!”
毛泽东平静地说:“这并不是朝秦暮楚,而是适应形势的变化。中央有明确规定,前委到了哪个省,就要受哪个省委的节制。现在江西省委发来指示信,要求我们到宁冈去,那儿又叫井冈山,是个囤积粮草兵马的好去处。”
“那你为什么不早讲出来?”苏先俊以挑衅和责难的语气发问。
毛泽东耐心地解释说:“俗活说,打铁没样,边打边像。我也不是卜前知后的算命先生。军事上的进退,不是一成不变的。《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
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前委会议决定放弃去湘南的计划,向宁冈进军。
红色“山大王”
9月26日,工农革命军离开莲花县城,向永新方向前进。部队自转兵南下以来,一路上连续作战,战斗力大大减弱,少数伤病员因缺医少药而牺牲,有些人因为怕艰苦不辞而别。
毛泽东为此内心焦灼,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马上解决这些问题,部队就很难继续前进。9月29日,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毛泽东亲自对刚刚进行了整编的部队作动员。针对少数人的悲观情绪,毛泽东鼓动说:“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还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打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能有成功。”
随后,毛泽东宣布了行军纪律: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工农革命军以崭新的面貌,士气高昂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10月3日下午,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古城。
位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交界处的井冈山,过去长期有“山大王”,现在被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所占据。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同意和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袁文才、王佐虽然经受过大革命的洗礼,但对工农革命军并没有多少了解,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部队上山会“火并山寨”,抢占他们的地盘。
在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有人认为袁、王的队伍实际上是“土匪部队”,主张“他们那几十支枪,一包围缴械就完了。”
毛泽东严厉批评了这种意见,说:“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啦!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联合起来就是大队伍。”
毛泽东在与袁文才派来的代表谈话时了解到,袁文才、王佐等人非常看重武器,他们有160多人,只有60支枪。于是,毛泽东向前委提议,送袁文才100支枪。对于毛泽东这个大胆的提议,不少人表示怀疑,毛泽东反复说明,才得以通过。
10月6日,毛泽东亲自约见袁文才。见面后,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他与王佐“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双方谈得非常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赠送袁文才100支枪,这大大出乎袁文才的意料,袁文才马上回赠给工农革命军600块大洋,并答应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这样,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
10月22日清晨,部队在遂川县大汾镇,突然遭到地主武装靖卫团的袭击,因为人地生疏,毛泽东与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迅速撤退,一路上只收容起三四十人。
毛泽东率领这支小部队继续向井冈山转移。从文家市到茨坪,历时一个多月,行程1000多里,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秋收暴动和艰苦转战,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摘自《中国1927——解密80年前中国政局的历史谜团》张福兴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