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眼科专家唐由之眼里的毛泽东:看似平凡却伟大
2009-03-15 00:29:4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王梦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74年,当人们在新闻纪录片里看到毛泽东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他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泽东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一位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身上。唐由之从准备到施行手术总共用了10个月时间,为毛泽东的左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是一名医生,为了最完善地保证术后效果,他还成了24小时照顾毛泽东饮食起居的贴身人员。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看到了毛泽东在辞世前的真实生活。

  一次神秘的会诊

  1974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参加一次会诊。他知道,305医院当时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这次会诊,光眼科大夫就去了七八个,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这次会诊比他以前做过的任何一次都要神秘。唐由之回忆说:“那天我一进305医院的会议室,就感觉情况有些异常,怎么来了这么多医生?有皮肤科的、心脏科的、呼吸科的,还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几十位。按我们过去会诊的习惯,报告完病例后就应该去看病人,但这次不一样,由专人来报告病例,病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更没有职业,只知道是个男性和大致的年龄。在报告病例的时候也不是专讲眼科,而是把整个身体状况系统性地讲了一遍。当时我想,这不是一般的会诊,肯定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在报告完病史后,一位领导同志就请各专业分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比如对这个病你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打算如何进行治疗?等等,都报了上去。我们眼科组的意见很明确,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但是这个人白内障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历分析只知道他的视力看书已很困难了。”

  在那次神秘会诊后的一个月内,唐由之又参加了两三次这样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白内障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这时有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一名助手,唐于是推荐了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在临近1975年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家的门。唐由之回忆道:“进来的是位解放军同志,年龄大概40多岁,在确认了我就是唐由之以后,说,有一些事需要你出去几天。到底出去几天他没说,只是要求我带上随身替换的衣服和洗漱用具。那时还需要粮票,我问要不要带,他说不用了,我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他走了。我跟着他直奔机场。在机场我看见了高培质。她问我咱们到哪儿去,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此时我已有了感觉,可能是给毛主席看病。我们在飞机旁边看到了汪东兴,就更觉得是去见毛主席了。飞机大约飞了一个钟头左右,降落在了杭州。下了飞机我问去哪儿?随行的人说今晚住在雷峰塔那边。晚上有人告诉我们,明天你们要见到毛主席了,主席请你们为他检查一下眼睛。我们一行共5个人,知道要见毛主席,都是又高兴又紧张。”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红旗轿车来到毛泽东休息的地方。

  医疗组5个医生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排队走进毛泽东的休息室,唐由之排在第四。那时毛泽东是在长沙游泳感冒后来杭州休养的。这是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但是这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谈起此事,唐由之回忆道:

  当我们进去后,看到一位老人穿着一件带补丁的旧毛巾衣,脚上一双拖鞋,头发很乱,身子靠在沙发上。旁边有位女同志,后来知道她叫张玉凤。张玉凤说,“主席,医生们来看你了。”我们一一通报了姓名。第二个报名的是张晓楼(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毛主席很幽默,一听便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这一来,大家的情绪一下放松了许多。可此时我的心情却有些难受,因为报纸上写的主席总是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所以一看到他那样,觉得反差太大。我更没有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竟是带补丁的,拖鞋也是旧的。

  从主席那里回来后,我们就开始认真地讨论。大家认为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光用药物肯定没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手术。这里关键是用西医的方法,还是用中医的方法,或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给主席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主席咳嗽很厉害,同时吞咽部位也没有感觉。他咳嗽时痰很多,自己还吐不出来。主席身边有个痰盂,他经常要趴下身子,靠地心的引力让痰吐出来。对此张玉凤倒有一个办法,她人很瘦小,手指却长,她便用毛巾裹住手,伸进主席口腔,从嗓子眼里把痰抠出来。

  当时我们考虑,这个手术一般要缝五针,如果咳嗽得厉害,缝合处就容易裂开,哪怕只裂开一两针,也不得了,眼睛里的其它组织如虹膜、玻璃体都有可能因受挤压往外跑,更严重的说不定还会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手术的风险很大。

    确定手术人选

  这时,唐由之预感到,手术的任务很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为医疗组里仅他一人是中西医结合专家。他擅长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不足2毫米的切口并不需要缝针,而且伤口也非常容易愈合。根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更适合用这一中医传统手术方法。此时他变得非常紧张,40多岁的人居然血压一下升高了许多。

  为了舒缓他的紧张情绪,周恩来特意委派他去设计整套的手术室设备和器械,包括轮椅、担架。因为毛泽东强调,不要进口的,全部要国产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中国艺术的超级"发烧友" 唱片送广播电台
·下一篇: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
·特稿:伟大的毛泽东到底伟大在哪里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庆祝中国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开通十六周年
·骆义飚: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特稿: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姚老庚: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