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西北、建设大西北,改变大西北的面貌,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义不容辞的任务。”
西北地区有着发展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农牧业在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据统计,解放前夕,农业占西北经济的75%,畜牧业占20%以上,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只占不到5%。由于历史等原因,大西北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生产不稳定,许多地方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尤其是1949年秋,西北许多地方遭灾,50多万人生活发生困难,广大新区因长期遭受国民党统治的掠夺压榨而导致普遍春荒。
与此同时,西北五省相继解放后,接收了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并组建了各级人民政权,致使军政人员数量达百万人以上,约占西北五省总人口的4.5%,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新疆尤其严重。
有鉴于此,彭德怀认为,西北的经济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应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1950年1月,他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一定时期内,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应以农业和牧畜业为主。在农业方面,必须提高农民的生产热情,改良种子和农作法,恢复和发展水利,并注意森林和草原的保护与培植,防治灾害……甘、宁、青、新等省牧畜生产不应低于一九四九年的水平。”
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在1950年春发放棉籽工作中,事前研究计划不周,工作中又缺乏具体指导和深入检查,造成关中地区十几万亩棉田断垄缺苗,给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件事受到彭德怀的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并在报上公布了对主要负责人的处分决定。此后,彭德怀多次以此为鉴,告诫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去,而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靠发号施令去指导生产。
在生产建设中,彭德怀非常重视发挥军队的作用,多次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指示精神。他说:“这么多部队,全靠国家养,是个大问题,应该搞生产。”“在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要继承以往艰苦奋斗的传统,成为生产建设中的生力军,成为建设新西北的重要力量之一。”1950年初,彭德怀在西安主持召开了一野军以上干部会议,着重讲了军队要转入生产实践的问题。他说,由于长期战争,人民的生活很苦,为执行毛主席指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战斗队、宣传队、生产队的方针政策,军队要搞一部分农业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战士每人年产粮食350斤,干部每人年产250斤,当然又不能占用老百姓的田地,可以开荒种粮,64军全部和63军的一部分,修筑天宝铁路。1950年春彭德怀在西北各省检查工作时,一再号召全体干部和当地驻军要在边疆地区“安下心、扎下根”,和各兄弟民族一起把西北建设好。他说:今天咱们成了土地的主人,一定要搞好生产。我们要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平时能生产,战时能打仗,这样我们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了。
在广大军民的努力下,到1950年底,西北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夏秋播种面积达1亿亩。特别是数十万部队官兵投入农业生产,使当年农业劳动力大为增加,开荒达200多万亩,增修及恢复水利灌溉面积370万亩。至于畜牧业,当年保持住了原有水平,并逐步得到了恢复。政府贷款折合小麦480万斤,治疗牲畜10余万头。农业和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开发和建设大西北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保障。
西北发展,交通优先
关心祖国西部的建设,修筑民族联系的通衢大道,这是彭德怀主政西北军政委员会首先想到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北交通状况十分落后,严重制约着西北的开发和建设。彭德怀对于交通在开发建设大西北中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清醒认识,提出了大力改善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的论断。在主政西北期间,彭德怀多次重申西北交通落后的状况。
铁路在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