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解放思想理论论要
毛泽东的解放思想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解放思想观点形成和初步阐发时期。
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解放思想问题,力图使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方式从本本主义转向实践和实事求是。具体地说,主要提出了以下思想观点:
1、适应大革命失败后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需要,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红军党内存在的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和方法,特别是对主观主义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通过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上的调查研究来克服主观主义的途径。
2、提出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从迷信“上级”、迷信“本本”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他说,“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是落后的农民意识;认为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必然正确,这是迷信上级的形式主义态度;以为党的决议完美无缺,不需作任何改进和发展,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保守路线。毛泽东坚信,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二)从遵义会议到《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是毛泽东解放思想观点的深化和理论化时期。
在全面总结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从理论上更加深刻地阐述了解放思想问题,提出了以下值得注意的思想观点:
1、把解放思想作为哲学理论的主题。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由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被提到哲学理论的首位。
2、从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揭露了当时党内广泛存在的经验主义,特别是披着马列主义外衣的教条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实质,指出它们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3、从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必然性和无限性,认为实践——认识——实践的矛盾运动和永恒发展,决定了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使主观认识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
4、强调实践是衡量人们思想是否解放、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本标准。
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的显著特点是:从前一时期具体的实践层面上升到哲学理论层面,着重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哲学根据,标志着解放思想理论的形成。
(三)延安整风时期,是毛泽东解放思想理论的系统化阶段。
1、把解放思想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的理论任务和紧迫的实践任务。毛泽东认为,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深刻思想根源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形式的主观主义。只有彻底批判和克服主观主义,才能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作风。为此,他号召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
2、把整顿党的作风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使解放思想具有了可操作的具体形式。
3、提出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勇于思考。在《学习和时局》中,毛泽东指出,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4、把衡量思想是否解放、认识是否正确的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
(四)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