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顺义试推农民浇水的水车。(侯波摄)
毛主席住香山的时候经常与我们见面,但一般都是工作上的。每当开会或者有一些他的活动,毛主席主持,我们这些搞摄影的人就在边上忙活,活动结束,我们也就该走了。所以虽然与毛主席常见面,但他总是对我们“熟视无睹”,他是我们取景框里的“常客”,是我们摄影机里的主角,可是他难得有机会看我们一眼。
有一天,毛主席接见一个苏联的代表团,谈了很多,兴致勃勃。我与徐肖冰还有新华社的记者陈正清拍了很多照片。会见结束,毛主席送走客人,我们也赶紧收拾行头,准备收工。这时,毛主席回过身来,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每次来我这里都是行色匆匆,我想跟你们说句话都没有机会。来,今天不忙走,大家坐下来认识一下。”
毛主席说着就先坐下了。我们三个一看,这可真是难得的好机会,平时我们想与毛主席说话都不敢,怕影响主席的工作和休息,今天他主动,我们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我们就围着毛主席坐下了。
“你,我当然认识。”毛主席指着徐肖冰说,“你是延安培养出来的摄影师,给我们拍过不少照片,这位女同志我是初次见面。”
“她叫侯波,是我爱人,也是从延安出来的。”徐肖冰抢先对毛主席说。
“好,延安出来的是喝过延河水、吃过小米饭的。”毛主席笑着问我道:“你家是哪里的?”
我连忙回答说:“家是山西夏县。”
“山西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夏县人,武艺高强,人又忠厚。”毛主席是个精通中国历史的人,平时说话也喜欢引经据典。在毛主席身边做秘书工作的人都说,毛主席读古书是不知疲倦的,他装了一肚子古人的经典。美国著名记者埃得加•斯诺对毛主席的引经据典就听得上瘾、入迷。可是为毛主席当翻译的,没有一个不因此而头痛、而叫苦的。
毛主席的话把我们大家都逗笑了。本来我们还很紧张,不敢与毛主席坐得太近,没想到毛主席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说话这么幽默,这么随和,我们一下子胆子大了起来。
毛主席和沈雁冰(左一)、杜鹏程(右二)、张恨水(右一)等作家在怀仁堂。(侯波摄)
这时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送了一盘水果过来,毛主席就让我们吃。他自己不爱吃水果,吸起烟来一支接一支,喝茶从来不剩茶叶。有人说,毛主席吃西瓜也离不开辣椒酱,这完全是过于夸张了。
“山西那个地方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可是当初不是我们的天下,被阎锡山占着,他又不抗日,我们在统战工作中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把他拉过来。他与蒋介石也有矛盾,想不理蒋介石的茬,搞一个独立王国,可惜蒋介石容不下他。陈庚也在山西打过几个漂亮仗,把个日本人打得不轻。后来国民党的那个朱怀冰还想占据这里,不抗日,反而与我们的八路军摩擦,陈庚火了,一生气把他给彻底收拾了。”毛主席对于往事总是记得很清楚。
那时他已经是50多岁了,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要处理,国家也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他来决断,可是对于历史,对于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每一场战争,他都记忆犹新,说不清是他有一个惊人的记忆力,还是他想从过去的战争中找到可以避免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毛主席正谈着,他的女儿李敏跑过来了,叫着“爸爸”扑进毛主席的怀里。毛主席是非常喜欢孩子的。
这时天已经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可是我总觉得这次见面不应该就这么结束。果然,毛主席站起来说:“来,咱们一起合个影吧。”
陈正清拿着照相机,让我和徐肖冰与毛主席照。我们两个一左一右站好,可是毛主席又说话了:
“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说着,毛主席就站到了我的旁边。我一看不容我再争,就站定了,陈正清按下了快门,于是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时徐肖冰指了指挂在他们家客厅里的那张照片,对笔录者说道:“就是这张照片。我们一直保存着,现在已经有五十年历史了。每当我们抬头看见它,就想起在香山毛主席与我们合影的每一个细节,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