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开支票,说什么也要等秘书回来才办。
事后,康国雄和父亲提及此事,父亲很生气地训斥道: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你不知道他不会写字吗?当然要等秘书!
在许多人眼里,攀附上蒋委员长定是飞黄腾达的台阶,可康国雄从未意识到这层关系的特殊性,惟一走的一次后门还是蒋介石主动帮忙。目睹山河破碎,年少的康国雄无心寒窗苦读,梦想着投笔从戎。1945年他毅然报考空幼,却因没有小学文凭而被拒。说来也巧,正当他郁闷得无处排解时,在去汪山的公路上又邂逅了蒋介石的车队,像往常一样,他高声喊住了车子,和几个小伙伴上了汽车。汽车空间很大,中间有座椅,几个同学坐在中间绰绰有余,康国雄则与蒋介石坐在后排。敢说敢当的康国雄诉说了投空幼无门的苦闷,蒋介石立即命令一位叫余滨东的侍卫官去办理此事。意外惊喜令几个小伙伴欣喜若狂,不久,康国雄果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正当他梦想着驾机翱翔的时候,日本投降,当飞行员的梦想破灭了。
回忆往事,康国雄感慨良多:自己儿时不懂政治,对蒋介石并无恶感,而且也没觉得这是件风光的事,从未向同学炫耀过,不过是一段正常的交往而已,可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一道很好使的紧箍咒。
周总理第三次批示起作用
高中毕业后,康国雄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系,后分到了北京机械学院任教。“文革”中因“蒋介石干儿子”的罪名蒙受了严重冲击。他的遭遇不但得到章士钊等著名人士的鼎力帮助,甚至惊动周恩来总理三次批示予以保护。
章士钊与共产党领导人有着密切联系,周总理曾叮嘱下属,章老的信件必须当天送到。1968年,为了说清“干儿子”一事,康心如请章士钊帮忙。章士钊为人正直,遂向周总理反映。一年后,周总理的批示才传达下来,康国雄私下得到的消息是批了五点意见,大体是:对康国雄的历史问题一律按民主人士处理;如果发现康国雄是蒋介石的干儿子,但未发现什么严重政治问题,不予追究,若发现有什么严重政治问题要上报中央进行处理;如发现有严重三反言行,上报中央酌情处理;对康国雄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问题要给予照顾;要文斗,不要武斗。
机械学院军宣队曾一度考虑让他留在北京,但当时正值“清理阶级队伍”高潮,周总理的这次指示并未得到真正执行,康国雄还是随北京机械学院搬迁到汉中。
在汉中期间,康国雄的命运更为不幸,经常受到批判和审查,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医生建议他回京治病,可身处困境,回北京谈何容易,康国雄不得不让妻子向章老求援。
章士钊不顾体弱多病,向周总理写了第二封信。那个时候,周总理的处境也很难,但还是很快作出反应,写信给国务院有关部门,指示要许可康国雄回京治病,而有一位负责人士竟然没有原原本本地传达,只是了解了一下情况,机械学院的回答是康国雄有三反言行,顶着不放人。
相反,康国雄被打成了“五一六”分子,背负了又一罪名,不堪重负的他再向章老求援。章老提笔第三次给周总理写信,并附上了康国雄的三个医院证明。百忙中的周总理立即做了第三次批示。康国雄终于被解放了,他隐约感觉可能是中央领导说话了。回到北京才确认是周总理的批示保护了他。原来,机械学院最初仍想阻拦,直到机械部明确表态:这是周总理的批示,不能顶!当地才放人。康国雄对周总理的三次保护感激不尽,老人家公务那么繁忙,竟几次三番为他的事情操心,真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同时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九一三”林彪事件之后,周总理在党内的地位和威望日高,第三次批示与前两次批示的作用大不一样。
康国雄回到北京先是在朝阳区七二一大学任教,改革开放后,康国雄参与了创办朝阳区职工大学的工作,他充分发挥善于组织、善于公关的长处,使得朝阳区职工大学跻身市十所重点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