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渣、废水、废气,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据了解,以前,制糖厂排出的滤泥要运到河里倒掉,在上世纪70年代,该厂经过综合利用,制成了水泥。锅炉排出的煤渣,制成煤渣砖。蔗渣也被利用制成糠醛和纤维板。过去只能生产酒精和酵母的废糖蜜,后来被制成多种原料药和针剂,为我国医药工业填补了一些空白。“三废”利用结果,为国家创造了物质财富,减少了污染。
厂里还把周总理“三超”指示——超过设计,超过老师,超过书本,用以鼓舞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得甘蔗破碎度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一,大大提高了压榨抽出率。在1977年跨1978年的榨季,压榨抽出率达98.21%,麦炼收回率达92.39%,总回收率达99.74%,这三大指标都超过了厂的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压榨抽出率赶超了国内外的先进水平。
1992年,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我国糖纸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之一。公司领导表示,目前,该公司甘蔗综合利用的深度已经达到四级,达到全国甘蔗综合利用的最高水平,该公司成为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近年来,在综合治理,降低能耗的同时,该公司不断发掘综合利用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锅炉烟气余热、酵母废水,酒精废水、纸浆废液等综合利用,成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在搞好环保治理的同时又使企业增加较高的经济效益,深化了综合治理的内涵,走出了一条新型的环保综合治理的新路子,成为行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上图为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干部陈永生指着总理视察当年北街糖厂的照片,感觉一切仍历历在目。
编后语:
截至本期,《重走周恩来足迹——纪念周总理视察新会5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就此告一段落。这组报道共发表文章13篇,采访了近20位干部群众。通过他们细致的回忆与充满感情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当年总理的伟人风采。在此,本报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这组报道得到市民的关注,不少市民连续跟踪阅读,称赞报道内容充实,生动感人。6月26日,本报还将刊出一辑特刊,全面梳理总理视察新会过程,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敬请垂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