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穿过的袜子补过多次。
昨天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中共党史学会、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主办的《周恩来生平史迹展》即日起在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大成殿举行。展览展出了380多件照片和文物,再现周总理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革命时期的从容坚定,以及晚年的坚韧不拔,也展示了他生活中的亲切简朴。
展览以“寻求救国真理”、“创建人民军队”等9个部分来展现不同时期的周恩来,展品包括征集来的周恩来遗物、从中央档案馆复制的相关文件以及农讲所购买的书刊三大部分。
很多征集来的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例如周恩来毕业时为东关模范学校同学的题词,表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一双补过多次的袜子和邓颖超为周总理补袜用的补袜板,让人感叹周恩来的朴素生活。周恩来用过的足球、葵扇、布鞋等生活用品和他打乒乓球、举哑铃的照片,更是还原了生活中的周恩来。
展品中最吸引人的是1959年周恩来在广州从化视察时帮助工作人员送毛毡骑过的三轮车。这辆三轮车现属于国家三级文物,是从从化温泉宾馆征集来的。
展品中也有许多从中央档案馆复制来的珍贵文物。如1927年4月周恩来起草的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书;1929年5月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的致红四军前委的信即“九月来信”;1936年12月中共中央为调停西安事变给周恩来的指示电;1967年4月周恩来关于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情况致毛泽东和林彪的信等。
这次展览吸引了许多市民参观,观众不仅赞叹周恩来的高尚人格,也为他的平易近人和朴素节俭而感动。(记者 蒲荔子)
展品背后的故事
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重温周恩来作为一名总理和普通人的独特魅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学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来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展览中,周恩来毕业时为同学的题词再现了他学生时代的风采。
骑上三轮车帮人送毛毡
展览大厅里放有一辆三轮车,老旧但不残破。据介绍,1959年1月周恩来到广州视察,住在从化温泉。一天,周恩来正在温泉附近散步,见到工作人员用三轮车运送毛毡,便连忙过去帮忙,后来干脆骑上这辆三轮车,帮人送毛毡。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轮车为墨绿色,保管比较完好。款式也十分特别,载货位置在前面,后面才是三轮车的踩座位。在该展品旁边还展出了一张相片,留下了周恩来骑上三轮帮忙送毛毡的场面,而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后面看着这一幕,面带微笑。
记者在展出的文物中看到周恩来1943年3月18日制订的《我的修养要则》,其中第六条内容是这样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件文物恰好是这条要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