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世界里的朱德 |
2008-03-27 10:08:3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程世刚 |
浏览次数: |
|
|
|
|
称绝唱:
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朱德回到四川,在考察之余曾登上峨眉山的石笋峰采兰,采得佳种后,当晚即乘兴写下了《鹦鹉曲·石笋峰采兰》一词:
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
达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供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朱德托物言志,寄寓深情,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兰节:质朴、坚韧、芬芳,不朽芳名留处处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朱德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功垂千秋,但他却常常谈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他身上汇集了兰花的诸多高贵品格,质朴、坚韧、芬芳。作为一个驰骋疆场、运筹帷幄达半个多世纪的武将、元帅,他同时具备高洁、清雅的品格,这同他爱兰不无关系。
在生活上,朱德艰苦朴素,个人所求所取很少。临终前他还把多年来积蓄的两万元人民币请妻子康克清交给组织,作为他最后的党费,不给儿女留下分文。他关心和爱护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从漠漠黄沙到茫茫碧海,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他既是统率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人民爱戴的领袖,又是普通的无产阶级战士和人民的忠实公仆。他功高不自居,德高不显耀,位高不特殊,这一切正是高尚、纯朴的兰花品质。
20世纪50年代,朱德和康克清来到南昌,受到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和妻子水静的热烈欢迎。闲谈中,朱德兴致颇浓地对水静聊起了兰花,还教她如何给兰花换土。朱德对水静说:“兰花的生性是高洁、倔犟的,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我们不知道朱德是在说兰花还是在说自己,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戎马一生的朱德,正像他栽培的兰花一样,不朽芳名留处处,永远绿遍中华大地,永远香留人民心中。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