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花世界里的朱德 |
2008-03-27 10:08:3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程世刚 |
浏览次数: |
|
|
|
|
寻乌吉潭的圳下村停下来。这段时期,红军所处的环境十分险恶,无论衣食还是住行,均是困难重重。前委鉴于眼下将士们疲惫不堪的状态,决定休整几日。不料,红军前脚停下,敌军刘士毅师便后脚跟来。
2月2日凌晨,敌军一步步向圳下村逼近。红军勇猛突围,跟敌人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敌我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伍若兰突出重围后见朱德等人还没有出来,就带着一个连冲进了村子。在村中,朱德和袁文才正带领战士们和敌人的一股援军在激战,警卫排伤亡了七八名战士。眼看军部就要被敌人两头围住的时候,伍若兰带领战士压了上来。她手持双枪,左右开弓,掩护朱德闯出了村子。当退到一片油菜地时,她不幸腿部中弹,被扑上来的敌人抓住。在被俘后的第3天,她被抬进了赣州城。
欣喜若狂的敌人连夜审讯,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酷刑,把伍若兰折磨得死去活来,却毫无所获。敌人见利诱和酷刑均不能动摇伍若兰的意志,便下令把伍若兰和警卫排长一起枪杀。
2月12日,在赣州城卫府里,残忍的敌人又用大刀砍下伍若兰的头颅,将其解送长沙,挂竿示众,赣州城笼罩在恐怖之中。伍若兰牺牲时才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噩耗传出,朱德仰天长叹,泣下如雨,痛心至极。他悲愤地说:“她搞宣传口才超群,论打仗,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子难得啊!”伍若兰虽然牺牲了,但她高尚无私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形象永远印在了朱德的心灵深处,红军和井冈山的人民称赞她是“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兰花”。
采兰:为分栽百处,供更多的人观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德对兰花的喜爱越来越深,对兰花的知识日渐丰富,栽培兰花的技术也突飞猛进。朱德对革命事业向来坚定不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他对兰花的喜爱也很执著,从来不愿坐享其成,而是身体力行,通过实践进行培育。采兰是他的一种实践,一种乐趣。朱德到各地视察,公务之暇,只要打听到有兰花的生长地,往往亲自上山采挖,以期发现优良品种。
兰,多生于深山幽谷之中。性喜暖畏暑,喜风畏寒,喜雨畏潦,喜润畏湿,喜干畏燥,喜暖霭畏烟尘,喜聚族畏离母。山谷中的兰蕙,有的生于阳山,有的生于阴山,有的生于半阴半阳之处。阳山地性温燥,花叶多苍黄,花多叶少;阴山土性湿滑,花叶多青黑,花少叶多。朱德上山采兰时,善于根据兰蕙的习性,发现和识别优良的品种,不滥挖滥采。他先分辨兰蕙,一干一花香有余的是兰,一干多花香不足的是蕙。叶片墨绿刚劲,叶细嫩如油者多为上品;叶筋筋纹细长,最好透顶,且有暗光;壳薄而硬为上,厚壳须色浑浊者为下品;花色不论是何种颜色,但都要鲜明;花瓣要阔头,收根细心,最好五瓣齐案。
朱德在广东从化,海南岛,四川彭县,江西井冈山等地,都曾亲自上山采挖过兰花。在广东,朱德得到过“金丝马尾”、“银丝马尾”;在四川,他找到“隆昌素”和“大红朱砂”;在江西,他也得到过异种兰花。朱德采兰的目的是为分栽百处,供更多的人观赏。他采到兰蕙后,利用余暇时间亲自修整栽培,精心培育,繁殖推广。
育兰: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朱德对采集到的兰花,十分爱护,细心培育。他从兰花专著和杭州、福州、广州等地的兰花专家那里,学到了一套完整的栽种和培育兰花的技术。在实践中,他根据兰花的习性,北京的气候、土壤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进,使之适应新的环境。朱德在广东、四川等地,把采集到的兰花亲自进行选择、分根、修根、栽培。他根据兰花喜聚族而畏离母的特点,分根时一般以三芽至五芽为度,先剪去腐根、清除污物,然后将根部轻轻洗刷干净,放在通风处阴干10小时左右,再移植到备有干净腐殖土和透气良好的花盆中,盆底常垫以木炭和瓦片,使之易于散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