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路在哪里:毛泽东朱德联合署名的革命宣传单 |
2008-02-04 10:44:25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闾四秋 |
浏览次数: |
|
|
|
|
断,主要源于3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宣传单开头数语涉及的人物为蒋介石、陈济棠、何键,其中陈济棠为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执掌广东军政大权,何键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执掌湖南军政大权的军阀。宣传单揭露湘、粤两省反动统治的黑暗,目的在于唤醒湘、粤两省的人民,支援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红军,以谋得自己的解放和出路;第二,就宣传单落款时间“11月7日”来看,1934年10月底和11月初,红军正好在湘、粤边界活动;第三,宣传单上手写“郴州良田宋家湾参加革命黄传才保存的”等笔迹和宣传单征集来源等信息,亦证明宣传单印发于1934年。
如果判断成立,那么这张宣传单则成为我们目前所见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革命宣传的珍贵实物和文献史料,是毛泽东1935年11月所作“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著名论断的事实依据。
红军长征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重大军事战略转移。面对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数万饥饿疲惫的红军指战员摆脱困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和剥削的劳苦大众了解党、苏维埃政府及红军的政治主张,充分认识到苏维埃政府及红军就是自己的政府和红军,是为自己谋解放的政府和红军,从而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援自己的政府和红军。只有获得最广大劳苦大众的无私支援,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才能改变。同样,广大劳苦大众只有拥护、支援和发展自己的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才能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获得解放。
红军长征途中,通过红军自己的广泛宣传和实际行动,通过地方党组织的发动动员,赢得了所到之处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护和竭力支援。当红六军团先遣西征进入湘南地区时,湘南人民在党组织的动员和带领下,主动给红军送信、带路、烧茶水、架浮桥、运送弹药,同时积极接收伤病员,游击队配合红军行动,焚毁碉堡、破路毁桥、割断电线,打击敌人,青壮年积极参加红军。中央红军转战湖南期间,所经过的15个县的数以千计的村寨的人民群众,无不大力支持红军。郴县游击队和中共宜乐工委安置红军伤病员700多人,郴县县委发动群众为中央红军筹集粮食6万公斤,军饷光洋4000元、编织麻草鞋28000双、搭建安置伤病员的草棚11个。在湘南地方党组织的动员下,沿途数以千计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群众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转战湘中和湘西南途中,将军事斗争和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赢得了沿途群众的广泛支持。仅在湘中休整的10多天时间内,即筹款数万元,扩红5400多人,获得了大量物资和兵源补充,增强了战斗力。
正是红军长征沿途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才能顺利通过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挫败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其地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矛盾打击红军的阴谋。
正是这种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使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与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广泛而深入的政治宣传不无关系。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