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邦的公仆品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
2008-02-19 11:44:27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刘明钢 |
浏览次数: |
|
|
|
|
,就做,想不通,允许你再想一想。那位不同意的同志也可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嘛,让实践来证明哪个办法好,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胡耀邦的一席话,让整个会议气氛轻松下来。
会议过后没多长时间,那位省委书记通过学习和实践,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在本省农村积极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睿 智
胡耀邦是一个极富智慧、极懂策略的政治家。
1977年12月15日,胡耀邦就任中组部部长。上任伊始,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这是胡耀邦早就成竹在胸的一件大事。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按照邓小平多次讲的“有错必纠”的原则积极推进平反工作。胡耀邦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不管”,即对于“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哪一级,什么人定的、批的, 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3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番话,仍让人感到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有人提出质问:“毛主席批的怎么办?”
胡耀邦斩钉截铁地答道:“照样平!”
当时曾经有人提了一个挑衅性的问题:“你说,不管什么时候,那么,国民党的错案平不平?是否连国民党搞错的也平啊?”
胡耀邦机智地把这种挑衅顶了回去:“我们把国民党推翻了, 就把它平掉了嘛!”
“两个不管”彻底地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大大加快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度。
胡耀邦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包产到户问题,过去批了十几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谈“包”色变。
如何让农民自发进行的农村改革在政治上获得通过,这问题曾经使胡耀邦大费脑筋。一天晚上,胡耀邦在中南海勤政殿走来走去。他在琢磨,怎样避免使用“包产到户”这个名词,以减少政治上的阻力。他突然想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名称 ,如果再加上“农村”两个字,不就可以把分田单干、包产到户都绕过去了吗?!
胡耀邦认为这个办法肯定通得过,立即坐下,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在纸上并高兴得笑起来。
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载入了史册。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